
亦作“畧同”。大緻相同。《漢書·平當傳》:“﹝ 平當 ﹞文雅雖不能及 蕭望之 、 匡衡 ,然指意略同。”《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徽 甚異之,稱 統 當為 南州 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 淄青 、 恒冀 兩道,與 蔡州 氣類略同。”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黃少保才識》:“公所對與其所預計畧同,以是尤敬服之。”
“略同”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一、基本釋義
“略同”指事物之間大體相同或相似,存在共性,但并非完全一緻。其中“略”表示“大緻、大體”,“同”即“相同”。該詞強調核心要素的相似性,同時隱含細節差異。例如:“兩人的觀點略同”指雙方核心主張相近,但具體表述或細節可能不同。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構詞解析:
組合後,“略同”以“略”修飾“同”,弱化絕對相同的含義,強調近似性。
古籍用例: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載:“諸子之言,其歸雖殊,其要略同。” 意指諸子百家學說核心思想大體相通。(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用法與語境
現代用法:
近義詞辨析:
詞語 | 核心區别 | 示例 |
---|---|---|
略同 | 大體一緻,細節存異 | 兩方案目标略同,執行有别。 |
雷同 | 高度相似(多含貶義) | 避免論文内容雷同。 |
契合 | 完全吻合,無矛盾 | 數據與理論模型高度契合。 |
四、文化内涵
“略同”體現中國傳統思維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如《論語·子路》所言“君子和而不同”,既承認共性,又尊重差異。該詞常用于描述文化、思想等抽象概念的近似性,如“中西哲學在倫理觀上略同”。(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權威參考文獻:
“略同”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表示“大緻相同”或“大體相似”,但細節上可能存在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例句:兩人的解題思路略同,但步驟順序不同。
該詞強調“整體相似性”,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包含“細節差異”。如需更精準的表達,可根據場景替換為“部分相同”“核心一緻”等短語。
柏葉書辦治茶禮産氣吃食諱食仇香辍辍辍手村夫俗子丹符盜沒盜名蹈襲覆轍東井飯局幹娘關乎過樓過憂黑毵毵合節宏偉壯觀槐夢緩土花毯會通見谷間行交口攪搜佳醞謹默墐塗裾裾款單律則茂美眉南面北免租密函民變貊布墨台排沙見金旁州例丕靈破罷拑口清枯桑欀騷人體石榴水力發電疏澁素羅宿秀危岩儛人蕭帝寺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