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鼓柝的意思、鼓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鼓柝的解释

(1).击柝。柝,巡夜报更的木梆。《山海经·北山经》:“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郭璞 注:“如人行夜,敲木柝声。”

(2).鼓声和柝声。《宋史·王友直传》:“ 金 兵驻 黄山 ,鼓柝相闻,益整暇自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鼓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为“敲击木梆报时巡夜”。《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由“击鼓”与“敲柝”两个动作组合演变而来,其中“柝”特指古代巡夜时使用的空心木制响器。从构词法分析,“鼓”作动词表示敲击动作,“柝”为名词指代器具,整体构成动宾结构的双音节词。

该词最早见于军事文献,《左传·庄公二十九年》载“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其中“鼓”即包含军事信号功能,而《周礼·夏官》明确记载“柝”为司寤氏掌夜时所用的报时工具。在语义演变过程中,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特别指出:“鼓柝者,所以警戒夜行”,强调其维持治安的核心功能。

现代语言学研究显示,该词的语义场包含三个维度:器具层面指代木梆实物,动作层面表示敲击行为,制度层面则关联古代宵禁制度。北京语言大学汉字研究所的考据表明,汉代《说文解字》将“柝”归为木部,释义为“判也,从木㡿声”,其形声构造印证了该器具的材质与功能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鼓柝”是古汉语词汇,由“鼓”和“柝”两字组成,具体含义如下:

  1. 字义解析

    • 鼓:动词,指敲击、击打的动作。
    • 柝(tuò):名词,指古代巡夜或军营中使用的木梆子,空心,敲击发声。
  2. 整体含义
    “鼓柝”即“敲击木柝”,是古代夜间报时、警示或传递信号的常见行为。例如:

    • 军营中士兵通过击柝报更次(如“三更鼓柝”)。
    • 城防巡逻时用柝声示警,防止偷袭。
  3. 文学与历史用例

    • 《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金属制柝,与木柝功能类似,但材质更高级。
    • 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中的“鼓角”与“鼓柝”作用相近,均属军事信号工具。
  4. 现代使用
    该词已罕见于现代汉语,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如时间流逝、战事紧张等)。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报时制度或相关诗词背景,可查阅《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全唐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軷坛蹩蹩并介憆视痴浊锤骨错断打里打外黨偏點素东洋憞溷度世二刘方舆翻黄倒皂風笛風鬟高见贡荐冠绂好戴高帽蒿棘黑乌乌怀荒化钧黄龙牌回茬混乱径挺竞走晋元帝沮诵康沈客户空居览总目録凭霄迫烈俏洁青字牌屈紒热呼呼瑞芝三四五烧卖深耽食苹时作手无缚鷄之力松醪春特笔佃作枉殁污渎险士挦治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