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竦息的意思、竦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竦息的解釋

謂因恐懼而屏息。《漢書·叙傳上》:“ 定襄 聞 伯 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 三國 魏 曹植 《陳審舉表》:“臣誠竦息,不遑寧處。”《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 恪 征行之後,曹所奏署令長職司,一更罷選,愈治威嚴,多所罪責,當進見者無不竦息。” 明 歸有光 《懷竹說》:“竦息顧慮,擇地而蹈,将不能以一日自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竦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竦息(拼音:sǒng xī)表示因恐懼或敬畏而屏住呼吸,形容緊張、不敢出聲的狀态。該詞常用于形容人在極度不安或受到威懾時的生理反應。


2. 結構與字義分析

二字組合後,“竦息”字面可理解為“因恐懼而屏住呼吸”。


3. 文獻與用法

該詞在古籍中可見,例如:


4.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研究語境中,強調對緊張、威懾場景的刻畫。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竦息

竦息是一個動詞,用來形容因驚慌、緊張、恐懼等情緒而突然停止或抑制呼吸。當人體感到極度緊張時,可能會出現呼吸暫停的現象,這種現象也就被稱為竦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竦息這個詞的部首是立,筆畫數為7。

來源

竦息一詞來源于《詩經·秦風·未央》,具體出自其中的《竦》篇。在古代,人們常用竦息來形容因驚訝、恐懼或敬畏而出現的忽然呼吸停止的動作。

繁體

竦息的繁體字形為「竣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竦息的寫法有時稍有不同。例如,有些古代文獻中将竦作「竣」,意為終止、停止,将息寫成「悉」,意為呼吸。

例句

1. 他聽到了突然傳來的巨響,不禁竦息了一下。

2. 她感到這個惡作劇實在太過分,忍不住竦息了一下。

3. 面對突如其來的恐怖場景,她的呼吸不由自主地竦息了幾次。

近義詞

驚悸、悚然、屏息、倒抽一口氣

反義詞

平靜、淡定、均勻呼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