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用以喻年輕女子纖細靈活的腰肢。 明 唐寅 《黃莺兒》詞:“路迢遙,歸期正早,瘦損小蠻腰。” 方榮杲 《題紅薇日記》詩:“俠女芳名稱 玉嬌 ,玲瓏嫵媚小蠻腰。”參見“ 小蠻 ”。
“小蠻腰”是漢語中形容年輕女子纖細腰肢的詞彙,其詞義和起源有以下幾方面解釋:
“小蠻腰”指女性腰部纖細、線條柔美的特征,常用來贊美體态輕盈、身姿曼妙,如“楊柳小蠻腰”的比喻。
楚國典故說
據《戰國策》記載,“楚王好細腰”,因楚國地處中原以南的“蠻夷之地”,故将細腰稱為“楚腰”或“蠻腰”。這一說法與地理文化相關。
白居易家姬說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兩名侍女:樊素(櫻桃小口)與小蠻(細腰善舞)。他在詩中寫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使“小蠻腰”成為經典意象。
如今“小蠻腰”多用于形容女性身材曲線,常見于審美評價、文學描述或日常贊美,例如“她身姿窈窕,小蠻腰盈盈一握”。需注意語境,避免物化女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本事詩》《戰國策》等古籍記載。
《小蠻腰》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女性的腰部線條修長、細薄且優美,給人一種嬌小玲珑的感覺。這個詞也暗含了女性的身材曲線美、健康與魅力。
《小蠻腰》由三個漢字組成:小、蠻、腰。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小"的部首是“小”,它是一個常用部首,也是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筆畫數是三畫。
- "蠻"的部首是“虍”,它也是一個常用部首,表示野獸。它的筆畫數是十一畫。
- "腰"的部首是“⺼”,它是一個肉字旁,表示與肉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十畫。
《小蠻腰》這個詞起源于中國流行文化中的描述女性美的詞彙之一。它源于民間口語和網絡用語的演變,在社交媒體和時尚圈中得到廣泛傳播。目前沒有繁體字形式的《小蠻腰》,因為它的使用主要在簡體中文環境中。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類似《小蠻腰》這樣的形容詞在古代漢字中并沒有明确的寫法。因為在古代,人們對于女性的審美标準和表達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如果要尋找類似的古代寫法,我們需要借助其他的書寫方式,如“細腰”、“纖腰”等。
1. 她一穿上那條緊身裙,露出了她的小蠻腰,讓人花癡不已。
2. 她每天堅持運動,因此擁有了一副小蠻腰,引來衆人的贊歎。
組詞:迷人腰線、曲線玲珑、纖腰美人
近義詞:細腰、纖腰、曲線腰
反義詞:粗腰、贅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