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粒松的意思、五粒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粒松的解釋

松的一種。因一叢五葉如钗形而得名。或以為五粒之粒當讀為鬣,訛為粒,每五鬣為一葉。故又稱“五鬣松”。一說,一叢有五粒子,形如桃仁,可食,因以粒名之。 唐 李賀 有《五粒小松歌》。《太平禦覽》卷九五三引 周景式 《廬山記》:“ 石門巖 即松林也。南臨 石門澗 ,澗中仰視之,離離駢麈尾,號為麈尾松,西嶺異然如馬鬣,又葉五粒者,名五粒松。” 清 顧炎武 《送李生南歸寄戴笠錫闡二高士》詩:“ 華山 五粒松,寄向 江東 去。”參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 宋 吳聿 《觀林詩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粒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主要分為植物學定義和文化引申義兩類:

一、植物學定義

  1. 名稱來源
    因松葉形态得名:一叢五片松葉呈钗形排列,故稱“五粒松”。另一說法認為,“粒”實為“鬣”(指松針)的訛傳,每五根鬣(松針)組成一葉,因此又名“五鬣松”。也有觀點認為其果實一叢五粒,形似桃仁且可食用,故以“粒”命名。

  2. 形态特征
    屬于多年生木本植物,植株高度約70厘米,整體呈放射狀生長。但不同地區種植的形态可能存在差異,部分植株較高大。

二、文化引申義

  1.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李賀曾作《五粒小松歌》,清代顧炎武的詩中也提及“華山五粒松”,可見其在古典文學中常作為意象出現。

  2. 象征意義
    因松樹本身具有堅韌特性,“五粒松”被引申為“堅固不倒”的象征,用于形容人的堅強意志或建築結構的穩固性。

三、争議與考據

關于“粒”與“鬣”的争議,曆史文獻如《太平禦覽》引《廬山記》提到“五粒松”與“麈尾松”的對比,側面印證了名稱與松針形态的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粒松》這個詞的意思

《五粒松》是指一種常見的松樹,在漢語中也常用來比喻堅強、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粒松》的部首拆分為:木(部首:木字旁)。

《五粒松》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五粒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山水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松樹被賦予了崇高的象征意義,被認為是堅強、頑強、不屈不撓的象征。

繁體

《五粒松》的繁體寫法為:《五粒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五粒松》作為一個詞彙,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曆史記錄可以參考。

例句

1. 他具有一顆堅強的《五粒松》,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都能勇往直前。

2. 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顆《五粒松》,才能戰勝一切困難。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松樹、松鼠、松針、五倍子。

近義詞:堅韌不拔、堅毅、不屈不撓。

反義詞:脆弱、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