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送嘉禾。歸,通“ 饋 ”。 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内獲異禾,生于異壟,合為一穗,以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為 周公 之德所緻。王命贈于 周公 。又命作《歸禾》篇,已亡。《竹書紀年》卷下:“ 唐叔 獻嘉禾,王命 唐叔 歸禾于 周文公 。”《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奂傳》:“鎮西将軍 衛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縣 獲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歸禾之義,宣示百官,藏于相國府。”參閱《書·微子之命》。
“歸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曆史典故相關,以下為綜合解釋:
“歸禾”指贈送嘉禾,其中“歸”通假“饋”(kuì),即饋贈之意。嘉禾即生長奇特的禾稻,古代被視為祥瑞之兆,象征政治清明、天下和同。
該詞源于西周時期的典故:
相關典籍包括: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個權威詞典及曆史文獻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竹書紀年》《三國志》等原始史料。
《歸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農作物歸入禾稼之中,指的是豐收的喜悅。
《歸禾》的拆分部首為禾,其中禾為單部首,由5畫組成。
《歸禾》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黍離》中:“歸歸澤矣,歸其禾黍。”這裡的“歸禾”是指莊稼歸倉收獲,意味着千頃禾黍的豐收。
《歸禾》的繁體寫法為「歸禾」。
在古代,由于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字形有一定的變化。古時候《歸禾》可以寫作「歸籾」,這裡的「籾」是禾的舊稱。
在豐收的季節,農民們将歡樂的歌聲唱成了《歸禾》,慶祝着一年的辛勤勞作和豐收的成果。
歸來、歸心、歸宿、歸化、歸國
豐收、累累碩果、五谷豐登
凋零、歉收、失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