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銅器的意思、青銅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銅器的解釋

通常也簡稱銅器。在我國考古學上,主要是指 先秦 時期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用具、禮器、兵器、飾物等。我國的青銅器形制紋飾精美,為世界工藝史上所罕見。許多青銅器鑄有銘文,是珍貴的史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銅器是以青銅合金(銅、錫、鉛)鑄造的器具,最早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經夏商周三代達到鼎盛,是中國古代禮制、軍事和科技的重要物質載體。該詞條包含以下核心釋義:

一、詞源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界定為"用青銅制成的器物,主要指我國商、周時期的禮器、兵器、工具等",詞性屬于複合名詞,構詞法為偏正結構(青銅+器)。

二、曆史分期與典型器物

  1. 二裡頭文化(約前19-16世紀)出現爵、斝等酒器,印證《禮記》"器用陶匏"向青銅文明的過渡
  2. 商晚期司母戊鼎(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重832.84公斤,體現"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禮制功能
  3. 西周何尊銘文"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文字記載,現存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三、工藝特征

采用範鑄法,包含塑模、翻範、合範、澆鑄等工序。《考工記》記載"六齊"合金配比規則,如"鐘鼎之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的銅錫比例。裝飾技法含浮雕、錯金銀、嵌綠松石等,典型紋飾有獸面紋(饕餮紋)、夔龍紋、雲雷紋。

四、文化價值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指出,青銅器承載着"器以藏禮"的禮樂制度,其形制、紋飾與使用規制構成三代社會的等級标識系統。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宋代鎏金銀器》列入世界記憶遺産名錄,展現青銅文化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青銅器是古代以青銅合金(紅銅與錫、鉛等元素混合)制成的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期,尤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定義與材質

青銅器是以銅為基礎,加入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制品。由于青銅合金的銅鏽呈青綠色,故得名。青銅的優點是熔點低、硬度高、易于鑄造,例如含錫25%時熔點可降至810℃,硬度可達博林氏70-80度。

2.曆史發展

3.種類與功能

青銅器涵蓋炊器(鼎、鬲)、食器(簋、豆)、酒器(爵、觚)、樂器(鐘、铙)、兵器(戈、劍)及禮器等。禮器尤為關鍵,象征權力與等級制度,如鼎的數量和大小體現貴族地位。

4.藝術與文化價值

青銅器紋飾布局對稱,常結合動物形象與幾何圖案,兼具宗教與審美意義。銘文(金文)是研究古代曆史的重要史料。中國青銅器以工藝精湛聞名,代表世界青銅文明的巅峰。

5.其他特性

如需更完整的青銅器分類或曆史分期,可參考權威考古資料或博物館館藏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棒法邦客胞衣地北首卞毅并發症財能參覃草辮唱和承天之祜尺璧寸陰抽功夫聰明自誤村俗道笠笃見掇摝二更法不阿貴放率梵庋泛溢分傳隔牆工農速成中學公使錢冠古還元水将阃噍駡劫脅饑寒交至驚急烈勁刷圈肥開廚愣愣,愣愣兒量程磷淄樓兒馬湩麻縷迷溜沒亂偏勝奇表軟食潤含塞望商湯勝絕師人雙重性訟魁算結坍江田禾鐵牛頭籌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