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也簡稱銅器。在我國考古學上,主要是指 先秦 時期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用具、禮器、兵器、飾物等。我國的青銅器形制紋飾精美,為世界工藝史上所罕見。許多青銅器鑄有銘文,是珍貴的史料。
青銅器是古代以青銅合金(紅銅與錫、鉛等元素混合)制成的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期,尤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青銅器是以銅為基礎,加入錫、鉛等金屬的合金制品。由于青銅合金的銅鏽呈青綠色,故得名。青銅的優點是熔點低、硬度高、易于鑄造,例如含錫25%時熔點可降至810℃,硬度可達博林氏70-80度。
青銅器涵蓋炊器(鼎、鬲)、食器(簋、豆)、酒器(爵、觚)、樂器(鐘、铙)、兵器(戈、劍)及禮器等。禮器尤為關鍵,象征權力與等級制度,如鼎的數量和大小體現貴族地位。
青銅器紋飾布局對稱,常結合動物形象與幾何圖案,兼具宗教與審美意義。銘文(金文)是研究古代曆史的重要史料。中國青銅器以工藝精湛聞名,代表世界青銅文明的巅峰。
如需更完整的青銅器分類或曆史分期,可參考權威考古資料或博物館館藏信息。
《青銅器》指的是以青銅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器物。青銅器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不僅代表着古代的文明和技術水平,也體現出了古代社會的經濟狀況和文化發展。
《青銅器》一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青(靑)和钅(钅字旁),并且包含有14個筆畫。
《青銅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周禮·夏官司業》:“凡所以制刑器械者,胥青銅系之。”指的是制作武器和刑具所使用的青銅材料。
《青銅器》的繁體字為「靑銅器」。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古時候寫《青銅器》的漢字形态也有所不同。例如,西周時期的銘文中所寫的《青銅器》一詞為「靘銅器」。
古人常常在銘文或文字記載中使用《青銅器》這個詞,例如:「此為周公所鑄青銅器」、「我國博物館珍藏了大量的青銅器」。
與《青銅器》相關的組詞還包括:青銅、青銅器文、青銅器匠、青銅器藝術等。
與《青銅器》近義的詞包括:古代銅器、古銅器、青銅器物等。
與《青銅器》反義的詞暫未找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