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體的意思、八體的詳細解釋
八體的解釋
(1).八種書體。 秦 代統一文字,廢除不符合 秦 文的六國文字,定書體為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八種,謂之“八體”。見 漢 許慎 《說文解字序》。《漢書·藝文志》有《八體六技》。按,大篆、小篆、蟲書、隸書是四種字體,其餘四種是書的用途。楷書出現後所謂的八體,即古文、大篆、小篆、隸書、飛白,八分、行書、草書。見 唐 張懷瓘 《書斷》。後以指書法。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窮六義於懷抱,究八體於毫端。” 清 吳偉業 《題西泠閨詠》之四:“雙聲宛轉連珠格,八體濃纖倒薤看。”
(2).指八種文體風格。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體性》:“若總其歸塗,則數窮八體:一曰典雅,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六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
詞語分解
- 八的解釋 八 ā 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 體的解釋 體 (體) ǐ 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 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專業解析
"八體"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分别指向古代書法分類和文章風格類型,具體解釋如下:
一、書法領域的"八體"(秦書八體)
指秦代官方認定的八種書體,是中國早期文字形态的重要分類。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序》記載,秦統一後推行"書同文",規範出以下八種書寫形式:
- 大篆:西周晚期文字,代表如籀文
- 小篆:秦簡化篆書的标準字體(如李斯《峄山碑》)
- 刻符:刻于符節上的篆體變體
- 蟲書:筆畫飾以鳥蟲形的美術字(常見于兵器銘文)
- 摹印:印章專用篆書(布局方整,後發展成缪篆)
- 署書:題署門匾的大字篆體
- 殳書:鑄刻兵器上的簡率篆書
- 隸書:源于篆書簡寫的日常字體(秦隸)
此分類反映了漢字從象形到符號化的演變過程,小篆和隸書對後世影響尤為深遠。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序》(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文章風格的"八體"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體性》中提出文學風格的八種類型,概括為:
- 典雅:宗經立義,莊重含蓄
- 遠奧:玄思深邃,文采隱晦
- 精約:字句簡練,剖析入微
- 顯附:說理明晰,切合事理
- 繁缛:鋪陳華采,枝葉豐茂
- 壯麗:立意恢宏,辭采雄辯
- 新奇:棄舊趨新,标異求險
- 輕靡:文辭浮豔,内容空洞
劉勰強調作者才性(才、氣、學、習)決定風格取向,此體系成為古代文論的核心範疇。來源:劉勰《文心雕龍·體性》(人民文學出版社注譯本)。
學術依據
- 書法八體以漢代文獻為源,考古印證見于秦簡、虎符、玺印等實物,如雲夢睡虎地秦簡展示篆隸過渡形态(參考: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 文章八體說源自六朝文論高峰,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進一步擴展風格分類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八體”一詞在不同語境下主要有兩種解釋,涉及書法和文學兩個領域:
一、書法領域的八體(秦代文字分類)
秦朝統一文字後,廢除六國異體,确立八種官方書體分類:
-
字體類别(4種)
- 大篆:先秦通用字體
- 小篆:李斯簡化大篆的規範字體
- 蟲書:裝飾性鳥蟲篆體
- 隸書:簡化的日常書寫體
-
用途類别(4種)
- 刻符:符節銘刻專用
- 摹印:印章篆刻專用
- 署書:匾額題署專用
- 殳書:兵器銘文專用
(注:此分類标準以《說文解字序》和《漢書·藝文志》為據)
二、文學領域的八體(文章風格分類)
南朝梁代劉勰在《文心雕龍·體性》中提出八種文體風格:
- 典雅:莊重古樸
- 遠奧:玄妙深邃
- 精約:簡潔凝練
- 顯附:直白易懂
- 繁缛:辭藻華麗
- 壯麗:氣勢恢宏
- 新奇:突破傳統
- 輕靡:浮華柔媚
補充說明:
- 唐代張懷瓘《書斷》中提到的古文、飛白等八體屬于後世書法發展中的新分類,與秦代體系不同。
- 現代語境若提到“八體書法”,可能泛指多字體類别,但具體所指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旁午鼻兒冰羅不秀氣城聚叢蘭聰明絕世打采蜑戶彫荒椟槥绯桃幹杯乖忤龜冷支床裹骽鼾眠河沙火旗駕海減除擊叩即溜進港搢忽錦文橘頌刳木昆蹏勞務樂颠颠鐮刀嫠辍緯領抹龍鳳帖率割率陀天院馬口柴冒上貉睡腦滿腸肥嗯嗯褭娜撁強窮本極源日落西山叡喆如臨大敵删抹使用價值室制衰葛爽邁書行隨波逐塵貪髒枉法踢瓶踢踏微歌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