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体的意思、八体的详细解释
八体的解释
(1).八种书体。 秦 代统一文字,废除不符合 秦 文的六国文字,定书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谓之“八体”。见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汉书·艺文志》有《八体六技》。按,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是四种字体,其余四种是书的用途。楷书出现后所谓的八体,即古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见 唐 张怀瓘 《书断》。后以指书法。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穷六义於怀抱,究八体於毫端。” 清 吴伟业 《题西泠闺咏》之四:“双声宛转连珠格,八体浓纤倒薤看。”
(2).指八种文体风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縟,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词语分解
- 八的解释 八 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笔画数:; 部首:八; 笔顺编号:
- 体的解释 体 (體) ǐ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专业解析
"八体"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指向古代书法分类和文章风格类型,具体解释如下:
一、书法领域的"八体"(秦书八体)
指秦代官方认定的八种书体,是中国早期文字形态的重要分类。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记载,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规范出以下八种书写形式:
- 大篆:西周晚期文字,代表如籀文
- 小篆:秦简化篆书的标准字体(如李斯《峄山碑》)
- 刻符:刻于符节上的篆体变体
- 虫书:笔画饰以鸟虫形的美术字(常见于兵器铭文)
- 摹印:印章专用篆书(布局方整,后发展成缪篆)
- 署书:题署门匾的大字篆体
- 殳书:铸刻兵器上的简率篆书
- 隶书:源于篆书简写的日常字体(秦隶)
此分类反映了汉字从象形到符号化的演变过程,小篆和隶书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序》(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文章风格的"八体"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提出文学风格的八种类型,概括为:
- 典雅:宗经立义,庄重含蓄
- 远奥:玄思深邃,文采隐晦
- 精约:字句简练,剖析入微
- 显附:说理明晰,切合事理
- 繁缛:铺陈华采,枝叶丰茂
- 壮丽:立意恢宏,辞采雄辩
- 新奇:弃旧趋新,标异求险
- 轻靡:文辞浮艳,内容空洞
刘勰强调作者才性(才、气、学、习)决定风格取向,此体系成为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来源: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人民文学出版社注译本)。
学术依据
- 书法八体以汉代文献为源,考古印证见于秦简、虎符、玺印等实物,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展示篆隶过渡形态(参考: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文章八体说源自六朝文论高峰,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进一步扩展风格分类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八体”一词在不同语境下主要有两种解释,涉及书法和文学两个领域:
一、书法领域的八体(秦代文字分类)
秦朝统一文字后,废除六国异体,确立八种官方书体分类:
-
字体类别(4种)
- 大篆:先秦通用字体
- 小篆:李斯简化大篆的规范字体
- 虫书:装饰性鸟虫篆体
- 隶书:简化的日常书写体
-
用途类别(4种)
- 刻符:符节铭刻专用
- 摹印:印章篆刻专用
- 署书:匾额题署专用
- 殳书:兵器铭文专用
(注:此分类标准以《说文解字序》和《汉书·艺文志》为据)
二、文学领域的八体(文章风格分类)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提出八种文体风格:
- 典雅:庄重古朴
- 远奥:玄妙深邃
- 精约:简洁凝练
- 显附:直白易懂
- 繁缛:辞藻华丽
- 壮丽:气势恢宏
- 新奇:突破传统
- 轻靡:浮华柔媚
补充说明:
- 唐代张怀瓘《书断》中提到的古文、飞白等八体属于后世书法发展中的新分类,与秦代体系不同。
- 现代语境若提到“八体书法”,可能泛指多字体类别,但具体所指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遨翔跋勒国禀帖苍颜参宥猖肆承衾程试撤消慈灯大半拉诞信道种攧翻躲子放鱼入海繁俗干巴巴哥罗仿钩玄提要瞽论涵芬楼黑黜黜秽廉圂腴火炬获准骄将悍卒介言极光鞿鞚敬同锯佣寇扰浪人惏酷梁尘踊跃连言沦殄拏获癖症荞面轻柔其佗曲槛荣赐三甫山隅施手石烟霜雪鼠啮蠧蚀四不相四行叹爱铜打铁铸屠沽娲皇袜首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