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圭首的石碑。亦泛指石碑。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陰溝水》:“闕北有圭碑,題雲:‘ 漢 故中常侍長樂太僕特進費亭侯曹君之碑。’” 王闿運 《<桂陽州志>序》:“圭碑石函, 酈生 瞻覩。”
“圭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定義
圭碑指有圭首的石碑,也泛指石碑。其中“圭首”指石碑頂部呈尖角狀的形制(類似古代玉器“圭”的形狀)。
曆史文獻例證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陰溝水》記載:“阙北有圭碑,題雲:‘漢故中常侍長樂太仆特進費亭侯曹君之碑’”,說明圭碑在古代用于墓志或紀念性碑刻。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圭碑可象征崇高、不朽的形象或事迹,用于贊美傑出人物或重要事件。例如王闿運《<桂陽州志>序》中“圭碑石函”即通過石碑表達對曆史的銘記。
字義分解
圭碑既是古代石碑的形制名稱,也承載了文化紀念功能。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既可指實物石碑,也可引申為對重要人物或事件的永恒銘記。
《圭碑》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種古代的石碑。它指的是在舊時代,用石頭雕刻而成的為了紀念某個重要事件或個人的碑靈。
《圭碑》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土”和“石”,音符為guī bēi。
它總共有11個筆畫,其中“土”部首有3個筆畫,而“石”部首有8個筆畫。
《圭碑》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一書中,其中記載了許多關于古代文物的信息。它的繁體字為「珪碑」。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圭碑》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古時候,一般将這個詞寫在豎排方向,即從上到下的順序,左右位置互換,并且書寫的方式可能更加筆畫繁複。
1. 這座雕刻精美的圭碑,是為了紀念我們村的建立而立的。
2. 孔子故居前豎立着一座古老的圭碑,引來了許多遊人。
組詞:石碑、石刻、題碑、碑文。
近義詞:碑石、碑銘、紀念碑。
反義詞:盜墓、破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