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說的意思、兌說的詳細解釋
兌說的解釋
見“ 兌悅 ”。
詞語分解
- 兌的解釋 兌 ì 交換:兌換(用一種貨币換另一種貨币)。兌現。彙兌(兩地通過信件或電報交換款項)。 液體從一個容器注入另一個容器,一種東西攙到另一種東西裡去:兌點熱水。 八卦之一,代表沼澤。 直:“松柏斯兌”。
- 說的解釋 說 (説) ō 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說明。演說。解說。 介紹:說合(a.從中介紹;b.商議;c.說和。“合”均讀輕聲)。說媒。 言論,主張:學說。著書立說。 責備:數說。 文體的一種,如韓愈的《師說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兌說”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兌”與“說”的本義及通假關系理解。具體釋義如下:
一、分字釋義
-
兌(duì)
- 核心義:通“悅”(yuè),表示喜悅、愉快。《說文解字》釋“兌”為“說也”,段玉裁注:“說者,今之悅字。”
- 引申義:在《周易》中,“兌”為八卦之一,象征澤,主“悅”之德(如《周易·說卦》:“兌,說也”)。
-
說(shuō / yuè)
- 讀yuè時:通“悅”,表喜悅(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讀shuō時:指言談、解釋(如《說文解字》:“說,釋也”)。
二、複合詞“兌說”的釋義
“兌說”為同義複用結構,強調“愉悅”之義,常見于先秦典籍:
-
基本含義:
- 喜悅、愉快。如《周易·兌卦·彖傳》:“兌,說也”,指卦象蘊含和悅之道;《荀子·不苟》中“見由則兌而倨”的“兌”亦作“悅”解。
- 以言談使人愉悅。如《周易·兌卦》爻辭“和兌,吉”,指通過平和言談達成和諧。
-
通假關系佐證:
- 清代學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指出:“兌,假借為悅。”
- 王引之《經義述聞》明确“兌與說(悅)古字通”。
三、權威典籍用例
-
《周易·兌卦》
“兌:亨,利貞。”
釋義:兌卦象征欣悅,亨通,利于守持正道。
-
《禮記·大學》
“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鄭玄注:“辟,讀為‘譬’,猶喻也;或為‘兌’。”
按:此處“兌”通“悅”,指情感傾向引發的偏頗。
四、學術定論
現代漢語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将“兌”直接标注為“喜悅”義項,并引《周易》《荀子》為證。學者高亨在《周易古經今注》中強調:“兌即悅字,謂喜樂也。”
參考文獻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周易》王弼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 黃壽祺《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武漢古籍出版社)
- 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
- 鄭玄《禮記注》(《十三經注疏》本)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清華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兌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和文獻,“兌說”的核心解釋為“見‘兌悅’”,即與“兌悅”同義,表示喜悅、愉快 的情感狀态。
二、字源解析
-
“兌”的本義
- 在甲骨文中,“兌”的字形像人張口笑,本義為喜悅(通“悅”)。《說文解字》提到:“兌,說(悅)也”。
- 引申為交換、溝通(如“兌換”),或八卦中的沼澤象征。
-
“說”的關聯
- “說”古音讀作“yuè”時,與“悅”相通,表示内心愉悅;而讀“shuō”時,則指言辭表達。
- 因此,“兌說”可理解為通過溝通(“說”)達到愉悅(“兌”)的狀态。
三、用法與争議
- 傳統解釋:古籍中多将“兌說”等同于“兌悅”,強調情感層面的喜悅,例如《荀子》《莊子》等文獻的引用。
- 現代引申: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其引申為“巧妙說服的言辭”,可能源于“兌”的交換義與“說”的言語義結合,但此解釋未見于經典文獻,需謹慎使用。
四、總結
“兌說”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
- 古籍場景:表示喜悅(如“豫通而不失乎兌”);
- 現代使用:若指“說服言辭”,建議優先采用更通用的表達(如“巧言善辯”),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闆樁蔽護必力不剌常久成算陳狀尺二冤家癡腹出敵不意從父答教道喜達聽帝籍饤坐黎耑家短陋對本樊梨花閣道乖越管節橫行将嘩耳黃毛丫頭皇史宬溷稱檢波賤息家陪驚座金錢癬金蘇曠曠來方籠絷毛谷毛丫頭沒正經目不忍睹惱怒強半窮歲屈莊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埽境生房省慝省印食色適意庶舊擡疊淘渲推雄廈門香荼娴淑狹坐脅從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