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碾盤上的圓柱形石磙,用以軋碎糧食或去掉它的皮。又稱碾砣。
“碾磙子”是傳統農具碾子的核心部件,具體解釋如下:
碾磙子是碾盤上的圓柱形石磙,主要用于軋碎糧食或去除谷物的外殼。它通過滾動的方式對谷物進行物理加工,常見于傳統農村的糧食處理場景。
現代工業化農業中,碾磙子已逐漸被機械脫粒機取代,但部分傳統村落或文化展示中仍保留此類工具,作為農耕文化的實物見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使用場景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碾磙子》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指用石碾或石磙來磨碎或壓碎谷物。
《碾磙子》由部首石(石字旁)組成,部首石表示該字與與石相關。拆分後的筆畫數目為14畫。
《碾磙子》是一個古老的詞語,最早出現在《周禮·農器司馬》裡,用以描述農用石碾與石磙。
《碾磙子》的繁體字為「碾轂子」。
在古時候,碾磙子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戰國時期使用的字形為「磙」,在隋唐時期使用的字形為「碬」。但總體上,都有石字旁,用于指代與石相關的器具。
1. 農民用碾磙子将谷物碾磨成面粉。
2. 奶奶坐在院子裡,手裡拿着一個碾磙子,專心地磨米。
3. 這個古村落保存了許多古老的農業工具,包括碾磙子。
- 碾米:意為用碾磙子将谷物磨成米。
- 碾壓:意為用碾磙子壓碎或壓實。
- 碾面:意為用碾磙子将谷物磨成面粉。
- 碾磨:意為用碾磙子磨碎或壓碎。
- 碾細:意為用碾磙子将谷物磨細。
- 磨碎:意為用磨石或石磙将物體壓碎。
- 微粉:意為磨的十分細碎,形容被碾磙子磨碎的物體粉末。
- 完整:意為完全無損壞或破碎,與碾磙子的磨碎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