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慣用語是漢語詞彙體系中具有固定結構和比喻意義的口語化短句,其含義通常不能從字面直接理解。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慣用語具有“結構凝固性、語義整體性、使用通俗性”三大特征。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慣用語的核心特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與成語的書面性、諺語的經驗性不同,慣用語更側重反映社會現象中的行為模式。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指出,現代漢語常用慣用語約3800條,其中85%産生于明清至當代社會變遷過程中。
(注:參考來源對應《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慣用語大辭典》2019年版,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具體鍊接。)
慣用語是漢語中一類具有獨特特點的固定詞組,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五個方面綜合理解:
1. 基本定義
慣用語是以三音節為主的習用詞組,通過比喻手法形成修辭轉義,整體意義不能簡單拆分理解。例如“穿小鞋”比喻暗中刁難,“泡蘑菇”指故意拖延時間。
2. 主要特點
3. 與成語的區别
|對比項 | 慣用語 | 成語 |
|------------|--------|------|
| 結構 | 多三字,可拆分(如“打退堂鼓”) | 多四字,固定不可拆(如“雪中送炭”) |
| 來源 | 現代口語 | 古籍典故 |
| 語體色彩 | 通俗 | 書面化 |
(綜合)
4. 使用注意事項
典型示例
如需了解更多慣用語實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語言學專著。
白豆搬鋪暴怒北京郵電大學逼嫁攙天差委斥地侈心錯踴獃悍當鄉倒放戹禍方币飜然凡微汾沮感佩鈎針瑰岸歸處含悲合攏合事撝奪惠贈建築皛皎夾日巨魁苛論殼質曠遠攬權納賄闌跚擂石車樂胥蓮花幕連頭帶腦撩淺理說槃基胚腪篷帆飄洋剖泮清滌傾筐倒箧犬雞群衆山實市頭婆屍饔樹隙堂牒诿卸纖長縣耜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