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苛論的意思、苛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苛論的解釋

過分嚴格的議論、品評。 清 龍啟瑞 《緻曾滌生侍郎書》:“某生平實不肯以苛論繩人,即今日作鄉紳,亦不肯不為地方官設想。” 魯迅 《書信集·緻曹白》:“若是還在學習途中的青年,是不當受這苛論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苛論(kē lùn)指過分嚴厲、苛刻的批評或議論,強調對人或事的評判标準過于嚴苛,缺乏包容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詞源

  1. 字義拆解

    • 苛:本義為“小草”,引申為繁瑣、嚴厲。《說文解字》釋為“小艸也”,後衍生“苛刻”之意(來源:《漢語大詞典》)。
    • 論:指分析、評判的言論(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組合後,“苛論”即“嚴苛的評論”。

  2. 核心含義

    指脫離實際、吹毛求疵的批評,隱含對評判者标準過高的否定态度。

    例句:

    “若以細過責人,便是苛論。”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

    (意為:因微小過失指責他人,即是苛論。)


二、古籍典例

  1. 《宋史·範純仁傳》:

    “朝廷以時文取士,而士子專尚浮華,此非士之罪,乃苛論之弊也。”

    (批評科舉制度對文風的過度苛責。)

  2.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

    “評古人之文,當觀其大旨,不可苛論于一字一句之間。”

    (強調評論應抓大放小,避免苛求細節。)


三、近現代用法

  1. 魯迅《華蓋集》:

    “社會對青年往往施以苛論,稍有不慎便遭指摘。”

    (反映對年輕一代的苛刻輿論環境。)

  2. 學術語境:

    用于批評研究中脫離背景、過度挑剔的觀點,如:

    “對曆史人物的評價需結合時代局限,避免苛論。”(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四、使用場景


“苛論”強調批評的苛刻性與不合理性,其使用需結合語境,體現對評判尺度的反思。該詞屬書面語,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評論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苛論”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對人或事物進行過分嚴厲的批評或苛刻的評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由“苛”(嚴厲、刻薄)和“論”(評論)組成,強調批評的嚴苛性。例如魯迅在書信中提到“學習途中的青年不當受苛論”,體現對過度指責的否定态度。

  2. 字義拆解

    • 苛:本義為“小草”,引申為“煩瑣、嚴厲”,如《史記》中“父老苦秦苛法”,也通“诃”(責問)。
    • 論:指評論、評價,如清代龍啟瑞所言“以苛論繩人”。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職場或日常交流中,表示對他人或事物的挑剔性評價。例如魯迅認為對初學者的苛責是不恰當的。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苛責、挑剔、吹毛求疵
    • 反義詞:寬容、包容、嘉許
  5. 延伸理解
    該詞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適度批評”的倡導,如《國語》提到“弭其百苛”,主張減少苛刻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苛”的字源,可參考漢典網對“苛”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鼻道兵燧不堪設想逋峭不屑毀譽長懷常模辰漢倒數方程敵國飯稻封發風逸婦飾好久好口黑蜃黃矢火燒绛紗袍兼燭蛟龍吼畿内敬候舊恩曠代慄鋭摩奬逆萌皮草驞駍器待輕騎簡從傾邪輕銀期權求過于供軟座如魚離水山山水水沙勢舍本逐末師匠水沉樹阙鼠印素誠遂賢唆嘴探奇跳丸枉說瓦盆鼓未常物離鄉貴庠序銜體蝦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