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分嚴格的議論、品評。 清 龍啟瑞 《緻曾滌生侍郎書》:“某生平實不肯以苛論繩人,即今日作鄉紳,亦不肯不為地方官設想。” 魯迅 《書信集·緻曹白》:“若是還在學習途中的青年,是不當受這苛論的。”
“苛論”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對人或事物進行過分嚴厲的批評或苛刻的評論。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由“苛”(嚴厲、刻薄)和“論”(評論)組成,強調批評的嚴苛性。例如魯迅在書信中提到“學習途中的青年不當受苛論”,體現對過度指責的否定态度。
字義拆解
使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職場或日常交流中,表示對他人或事物的挑剔性評價。例如魯迅認為對初學者的苛責是不恰當的。
近義詞與反義詞
延伸理解
該詞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適度批評”的倡導,如《國語》提到“弭其百苛”,主張減少苛刻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苛”的字源,可參考漢典網對“苛”的詳細解析。
苛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苛”是“嚴格、嚴苛、刻薄”的意思,而“論”是“言論、論述”的意思。因此,“苛論”可以理解為一種嚴苛、刻薄的言論或論述。
苛論的拆分部首是苛(丿),它是一個代表植物的部首,同時也是一個獨立部首。
苛的筆畫數為8劃,屬于較複雜的漢字之一。
苛論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在古代經典文獻中并沒有出現。然而,隨着現代社會對************的重視,苛論這個詞逐漸被人們用來描述對他人言論的嚴厲批評或苛責。
在繁體中,苛論保留了其原有的形式,沒有任何改變。
由于苛論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晚,因此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出現這個詞。古漢字的寫法通常是根據經典文獻及古代文化傳統形成的,而苛論這個詞并不在其中。
1. 他對這個問題的苛論讓人很難接受。
2. 請不要再發表那些苛論,我們需要更多理性和包容的聲音。
3. 對于短片的每一個細節,導演都進行了苛論式的反複推敲。
組詞:苛刻(形容詞,形容對待要求嚴格、無情)
近義詞:尖銳、尖刻、刻薄
反義詞:寬容、寬厚、寬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