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牋的意思、花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牋的解釋

精緻華美的箋紙。 唐 黃滔 《秋色賦》:“ 潘嶽 乃驚素髮,感流年,抽綵筆,疊花牋。” 唐 王建 《宮詞》之五:“内人對禦疊花牋,繡坐移來玉案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花牋”中的“牋”是“箋”的異體字,正确寫法應為“花箋”,指古代帶有花紋裝飾的精緻信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解析

    • 花:指紙張上繪制的花卉、雲紋、鳥獸等圖案裝飾。
    • 箋:本指小幅華貴的紙張,後特指用于題詩、寫信的專用紙。
  2. 曆史與文化背景
    花箋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唐代達到鼎盛。文人雅士用它題詩贈友或書寫信函,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例如唐代女詩人薛濤創制的“薛濤箋”便以粉色芙蓉花紋聞名。

  3. 工藝特點
    花箋采用染色、研花(壓紋)、描金、雕版印刷等工藝,紋樣包括山水、花鳥、博古圖等,部分甚至融入名家手繪。明代《十竹齋箋譜》即代表古代箋紙印刷技藝的巅峰。

  4. 文學與藝術價值
    花箋既是書寫載體,也是藝術品。李商隱“浣花箋紙桃花色”、晏殊“紅箋小字”等詩詞均以花箋寄情,體現其文人雅趣。明清時期,箋紙收藏更成風氣。

  5. 現代應用
    如今傳統花箋多見于書法創作、古籍修複及文創産品,如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仍延續古法制作工藝,成為非遺文化的一部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紋樣或曆史典故,可參考《箋紙譜》《中國箋紙藝術》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花牋》的意思

《花牋》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花瓣或其他花材制成的書寫材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花牋》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艸”(草字頭)和“牛”(牛字頭)。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來源和繁體

《花牋》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出自《水浒傳》中的一句描述。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花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花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多采用「艸」偏旁來表示。牋字則在結構上與現代字一緻。

例句

1. 書生用花牋寫下了他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2. 她用花牋獨特地記錄了她的思念和感慨。

組詞

組詞:花瓣、簪花、花瓣、花箋。

近義詞

近義詞:花稿、花籤。

反義詞

反義詞:鐵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