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榷的意思、管榷的详细解释
管榷的解释
亦作“ 管搉 ”。亦作“筦搉”。古代指官府对盐、铁、酒等的专卖。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校緡资筦榷,復土奉山园。”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李蔚 ﹞判盐铁, 程 为 扬州 院官,举 吴尧卿 ,巧於图利一时之便, 蔚 以为得人,竟乱筦搉之政。”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錡 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裂帛自书管搉之功,言为 张子良 所卖。”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6*四年, 宋太祖 下令各州,从今年起,每年所收的民租和管榷(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钱帛之类都要全部运送京师。”
词语分解
- 管的解释 管 ǎ 吹奏的乐器:管乐器。管弦乐。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管道。管线。管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管中窥豹。气管。血管。针管。双管齐下。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 负责,经理:管理。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榷的解释 榷 è 渡水的横木。 专卖:榷货。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榷税(专卖业的税)。 商讨:商榷。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管榷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管榷"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指国家通过行政权力对某些重要商品(尤其是盐、铁、酒、茶等)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实行垄断经营或专卖管理的制度。其核心在于国家控制特定商品的流通以获取财政收入。
-
字义与核心含义
- 管:本意为管理、掌管、控制。《汉语大词典》释“管”有“掌管;管理”之义(《汉语大词典》)。
- 榷:本意为独木桥,引申为专利、专卖、专营。《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榷…引申之,专利曰榷。”《辞源》释“榷”为“专利;专卖”(《辞源》)。
- 管榷:合指国家管理并实施专卖/专营(榷)的制度。其本质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排除私人经营,直接介入特定商品的市场活动,垄断其利益。
-
历史演变与主要形式
- 起源与发展:管榷制度的思想和实践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官山海”(即国家控制盐铁资源)被视为早期雏形。汉武帝时期(公元前2世纪)为应对财政危机,在桑弘羊主持下,大规模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榷酤”),标志着系统性的国家专卖制度正式确立(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 主要专卖品:
- 盐专卖(榷盐):历朝历代最为普遍和重要的专卖形式。国家控制盐的生产(盐场)和销售(划定销区、特许商人运销),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吴慧《中国盐法史》)。
- 铁专卖(榷铁):汉、唐等朝代曾实行,国家垄断铁矿开采、冶炼和铁器制造销售。
- 酒专卖(榷酤/榷酒):汉、唐、宋、元等朝代多次实行,由国家控制酒曲生产或直接经营酒坊。
- 茶专卖(榷茶):唐宋时期发展成熟,政府设立茶场,控制货源,通过“榷货务”和特许商人(“交引铺”)进行销售(漆侠《宋代经济史》)。
- 其他:有时还包括矾、香料等商品。
-
目的与作用
- 增加财政收入:这是推行管榷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垄断经营能获取高额利润,成为国家财政(尤其是皇室和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常被称为“富国之术”。
- 抑制豪强:限制富商大贾垄断重要资源、操纵市场、获取暴利,将这部分利益收归国有。
- 调节经济:政府认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如盐、铁)实行专卖,可以稳定价格、保障供应、防止私人囤积居奇。
- 加强中央集权:控制重要经济命脉,增强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对地方的控制力。
-
评价与影响
- 积极作用:在特定历史时期(如战争、财政困难时),管榷制度确实能迅速有效地增加国家收入,支撑庞大开支。
- 消极影响:
- 效率低下与腐败:官营机构往往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且易滋生贪污腐败。
- 质次价高:垄断导致商品质量下降,价格却可能因无竞争而上涨,加重百姓负担(尤其是必需品盐)。
- 抑制工商业发展:限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活力。
- 走私盛行:高额垄断利润刺激走私活动猖獗。
“管榷”是中国古代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垄断对盐、铁、酒、茶等特定商品实施专卖的制度。其核心目标是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具有抑制豪强、调节经济、加强集权等意图。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其必要性,但也带来了效率低下、官商腐败、民生负担加重等弊端,是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和政府财政运作的关键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管榷”是一个历史经济学术语,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特定商品的垄断经营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读音:guǎn què
- 结构:“管”指管控,“榷”意为专卖(《汉典》)。合称即官府通过行政权力垄断某些商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禁止民间私营。
二、历史背景与实施领域
-
主要商品:盐、铁、酒是古代管榷的核心对象(、)。例如:
- 唐代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提到“校緡资筦榷”,反映官府通过专卖制度征税。
- 宋代曾巩《议茶》称“管榷之利,茶其首也”,说明茶叶也被纳入专卖。
-
经济目的:通过垄断高利润商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抑制商人势力(、)。
三、其他写法与延伸
- 异体词:亦作“管搉”“筦搉”(、)。
- 相关制度:如唐代“榷酒”(酒类专卖)、宋代“榷茶”(茶叶专卖)等,均属管榷范畴。
四、文献例证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记载官员李蔚因用人不当导致“筦搉之政”混乱,侧面反映管榷制度的管理难度。
管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通过官府垄断关键商品实现财税集中,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盐铁官营,并在唐宋时期进一步扩展。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书·食货志》或《宋史·食货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从闇投鼻斤饼拓冰柱不则蟾背称羡揣时度力刺唬疖刺蓟赐遗蹴跑弹坑大牌档刁钻促搯独具一格鈇钺干时告贷无门喝命还不错怳悸花下晒裈悔过书贿货公行蕙损兰摧猢狲入布袋僵木家箦拒载客计拉客临览六先生丽颜脉象门扣溟蒙黏接起总三刑盛寒谥策柿糕事经霜群属读说一不二蜀黍诵书送竈贪生怕死绦子提振同閈童子鸡鲜滑孝衣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