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管搉 ”。亦作“筦搉”。古代指官府对盐、铁、酒等的专卖。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校緡资筦榷,復土奉山园。”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李蔚 ﹞判盐铁, 程 为 扬州 院官,举 吴尧卿 ,巧於图利一时之便, 蔚 以为得人,竟乱筦搉之政。”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錡 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裂帛自书管搉之功,言为 张子良 所卖。”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6*四年, 宋太祖 下令各州,从今年起,每年所收的民租和管榷(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钱帛之类都要全部运送京师。”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管榷汉语 快速查询。
“管榷”是一个历史经济学术语,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特定商品的垄断经营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主要商品:盐、铁、酒是古代管榷的核心对象(、)。例如:
经济目的:通过垄断高利润商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抑制商人势力(、)。
管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通过官府垄断关键商品实现财税集中,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盐铁官营,并在唐宋时期进一步扩展。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书·食货志》或《宋史·食货志》等史料。
《管榷》是一个出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它的意思是“争辩、辩论、商讨、交谈”。
《管榷》的部首拆分是“竹”和“木”,其中“竹”为左边的部首,表示与竹有关;“木”为右边的部首,表示与木材有关。
《管榷》的笔画数为16画,其中“管”字有8画,“榷”字也有8画。
《管榷》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一》:“勇冠三军,独破齐连弩,斩首五级,情不自禁寤寐思欲致力犬竽之功,以为王事也。----斯亦过之矣。‘管榷’何说也?”
《管榷》的繁体字为「琯榷」。
《管榷》在古代的写法为「琯榷」。
他们在会议上进行了激烈的《管榷》,最终没有达成一致。
相关的组词有:管家、管束、管制、管教、榷取、讨榷等。
近义词有:争论、辩论、交谈、商讨。
反义词有:和谐、协商、和睦、一致。
笔杆闭禁筚路蓝褛筚门圭窦博唼博易孱肌朝考赤墀大石调大众文化帝侧隄堰洱河负天更待干罢攻排关解晷暇唤门回颷火害胡整俭恡礁砂极头酒荒靠歇廊牙烂如指掌雷殛料视猎火陵践马家窑文化盲冥冒尖女伶披纷谦道强忮潜然前五代青涟榷徵劬懃蠕簇沙蔘绳屈设舍受事朔晦丝衣傞牙倈嘴彤殿痛毁窐孔緼褐吴练小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