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竚的意思、躊竚的詳細解釋
躊竚的解釋
躊躇。徘徊不進。 南朝 宋 鮑照 《代櫂歌行》:“驚波無留連,舟人不躊竚。”
詞語分解
- 躊的解釋 躊 (躊) ó 〔躊躇〕a.猶豫,拿不定主意,如“他躊躊了半天才決定去一趟”;b.從容自得,如“躊躊滿志”。 〔躊佇〕躊躇不前。 (躊)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竚的解釋 竚 ù 同“伫”。 筆畫數:; 部首:立;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躊竚”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解釋綜合分析:
-
基本釋義
根據古籍引用(如南朝宋鮑照《代櫂歌行》),該詞意為“躊躇、徘徊不進”,形容行動上的猶豫或停滞狀态。例如詩句“舟人不躊竚”指船夫未因波濤而停留。
-
可能的異義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心情激動、興奮”,可能源于對“竚”(同“伫”,站立等待)與“躊”(躊躇)的拆分理解,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佐證,需謹慎使用。
-
與近義詞辨析
- 躊躇:側重心理猶豫(如《孟子》中的“躊蹰”指内心糾結)。
- 躊竚:更強調行動上的停滞,如舟船因環境暫停前行。
建議使用場景:在文學創作或古籍解讀中,優先采用“徘徊不進”的釋義;若需表達興奮情緒,可選用“雀躍”“亢奮”等更通用的詞彙以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躊竚(chóu zh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人的精神飽滿,意氣風發的樣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足(zú)和竹(zhú),它的筆畫數是22畫。躊竚這個詞源于《莊子·德充符》一篇,形容人的精神狀态非常積極向上。躊竚的繁體字是躊躇,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近。
以下是躊竚這個詞在句子中的用法:
1. 他在迎接新挑戰時,躊竚地站在舞台上。
2. 她獲得了這個獎項後,心情躊竚,充滿信心。
躊竚的一些組詞包括:躊旺、躊躇、躊躇滿志等。其中,躊旺指的是人的精神狀态非常飽滿、旺盛;躊躇形容人優柔寡斷、不敢決斷;躊躇滿志形容人事事都有極大的信心和決心。
躊竚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與其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消極、沮喪、猶豫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