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榷的意思、官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榷的解釋

官府專賣。 宋 梅堯臣 《送朱表臣職方提舉運鹽》詩:“官榷利言盈,盜販弊相汩。” 宋 嶽珂 《桯史·汪革謠谶》:“兄 孚師中 嘗登鄉書,以財豪鄉裡,為官榷坊酤,以捕私醖入民家,格鬭 * 。” 元 龔璛 《次黃仲堅教授江灣行》:“珠璣金碧視性命,黷貨聊堪付官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榷(guān què)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經濟制度的專有名詞,指由政府壟斷經營特定商品的生産、運輸和銷售的經濟政策,即“國家專賣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國家對重要戰略物資或高利潤商品實行排他性控制,禁止私人涉足相關領域,以增加財政收入、調控市場或保障民生需求。

一、基本釋義

“官”指官府、政府;“榷”本義為獨木橋,引申為獨占、專賣之意。合稱“官榷”即表示國家獨占某項商品的經營權。這一制度主要針對鹽、鐵、酒、茶等生活必需品或戰略物資實施,通過壟斷定價獲取高額利潤,成為古代財政的重要支柱。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與發展

    官榷制度可追溯至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推行的“官山海”政策(即國家專營鹽鐵)。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9年)為應對財政危機,正式将鹽、鐵納入國家專賣,設“鹽官”“鐵官”管理。唐代擴展至茶、酒,宋代進一步完善為“榷鹽法”“榷酤法”,形成嚴密的管理體系。

  2. 制度特征

    • 壟斷性:禁止私販,違者重罰(如唐律規定私鹽一石以上處死刑)。
    • 專營機構:設立“榷貨務”“鹽鐵司”等機構統一管理産銷。
    • 特許經營:部分時期采用“引鹽制”,商人憑官府執照(鹽引)參與有限流通。

三、社會影響與争議

官榷制度雖增加了國庫收入,但長期存在弊端:

四、現代意義

隨着商品經濟成熟,官榷制度逐漸淡出,但其理念在現代仍見于煙草專賣等特殊領域。該詞現多用于曆史研究,指代古代國家壟斷經濟模式,是理解中國傳統財政制度的關鍵概念。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官榷”是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官府對特定商品實行專賣制度,主要出現于中國古代經濟管理體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2. 曆史背景與實例


3. 制度特點


4. 其他說法辨析

有來源(如)将“官榷”解釋為“官方審查評述”,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主流觀點仍以“官府專賣”為核心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官榷政策或案例,可參考《宋史·食貨志》等曆史文獻,或通過權威曆史數據庫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

幫襯搬唆背部伯舅慘烈伥鬼禅和子沉積岩春結春仗大吹大打搭路鬥詈獨筍牛方向豐草風澤分級救治傅陳府倅撫民廣宇渾號活支沙獎狀階途際留驚怵經擔矜躁稷神集滞積重難反摳請暌暌勞務費骊火留好蠻箋銘鼎目不忍見南徐攀胡辟邪伎俏式青方嬛緜是必釋宥書不釋手順從蒴苞邃屋速戰彤彤鏄铫吐食握發文鸾吳綿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