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榷的意思、官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榷的解释

官府专卖。 宋 梅尧臣 《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诗:“官榷利言盈,盗贩弊相汩。” 宋 岳珂 《桯史·汪革谣谶》:“兄 孚师中 尝登乡书,以财豪乡里,为官榷坊酤,以捕私醖入民家,格鬭 * 。” 元 龚璛 《次黄仲坚教授江湾行》:“珠璣金碧视性命,黷货聊堪付官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榷(guān qu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专有名词,指由政府垄断经营特定商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经济政策,即“国家专卖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国家对重要战略物资或高利润商品实行排他性控制,禁止私人涉足相关领域,以增加财政收入、调控市场或保障民生需求。

一、基本释义

“官”指官府、政府;“榷”本义为独木桥,引申为独占、专卖之意。合称“官榷”即表示国家独占某项商品的经营权。这一制度主要针对盐、铁、酒、茶等生活必需品或战略物资实施,通过垄断定价获取高额利润,成为古代财政的重要支柱。

二、历史沿革

  1. 起源与发展

    官榷制度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推行的“官山海”政策(即国家专营盐铁)。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9年)为应对财政危机,正式将盐、铁纳入国家专卖,设“盐官”“铁官”管理。唐代扩展至茶、酒,宋代进一步完善为“榷盐法”“榷酤法”,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

  2. 制度特征

    • 垄断性:禁止私贩,违者重罚(如唐律规定私盐一石以上处死刑)。
    • 专营机构:设立“榷货务”“盐铁司”等机构统一管理产销。
    • 特许经营:部分时期采用“引盐制”,商人凭官府执照(盐引)参与有限流通。

三、社会影响与争议

官榷制度虽增加了国库收入,但长期存在弊端:

四、现代意义

随着商品经济成熟,官榷制度逐渐淡出,但其理念在现代仍见于烟草专卖等特殊领域。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指代古代国家垄断经济模式,是理解中国传统财政制度的关键概念。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官榷”是一个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官府对特定商品实行专卖制度,主要出现于中国古代经济管理体系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2. 历史背景与实例


3. 制度特点


4. 其他说法辨析

有来源(如)将“官榷”解释为“官方审查评述”,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或引申义。主流观点仍以“官府专卖”为核心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官榷政策或案例,可参考《宋史·食货志》等历史文献,或通过权威历史数据库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

笆笼边关徧晓並頭鮊鲜步伐不落边际怖慑惭惕赤罽愁忧撺红代本打嘴巴颠连电子技术地区递衰風篷寡昧归休海域鹤苑花名册环人角隅计日工龃龊考质宽恤料敌若神隆基龙门阵煤球门阈暖洋洋女宫攀条砰宕飘速劈空墙报輤舆清邈秋省日高三丈擅兴呻楚绳橛之戏审人贪欲无厌贴补亭塞毋害莁荑仙雀险栈小豪小木席帽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