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ss] 通往一個地區的山口,隘路
(1).關的出入口或來往必經的處所。《史記·滑稽列傳》:“ 洛陽 有武庫、 敖倉 ,當關口,天下咽喉。”《清會典事例·戶部八八·禁令一》:“關稅照部頒條例刊榜,豎立關口,便商輸納。” 曹禺 《膽劍篇》第二幕:“不過,王妃, 吳國 關口重重,十分嚴緊。”
(2).指牙關。《金6*瓶6*梅詞話》第六二回:“你看沒分曉,一個人的形也脫了,關口都鎖住,勺水也不進,還指望好?”
(3).起決定作用的時機或轉折點。 劉白羽 《從富拉爾基到齊齊哈爾》:“那是緊張戰鬥的日夜呀!指揮員的電話鈴不停的響,最緊急的關口上,人們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柯靈 《香雪海·<真實,想象和虛構>》:“他總是使人物的命運轉折的關口出岔子,揪得讀者的心一陣緊似一陣。”
(4).指難關。 丁玲 《水》一:“我一輩子經了多少災難,都逃過了。這關口曉得怎麼樣!”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六章第一節:“看來, 老閻 有個難過的關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關口漢語 快速查詢。
“關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解析:
指交通要道或邊境通道,如山口、隘路等,是進出某區域的必經之路。例如《史記》提到洛陽武庫、敖倉作為“天下咽喉”的關口。現代也用于描述地名,如湖北省浠水縣的關口鎮。
引申為關鍵時刻或轉折點,常用于形容需要謹慎決策或面臨挑戰的階段。例如劉白羽在作品中用“最緊急的關口”描述緊張的戰鬥時刻。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作品及專業領域用法,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相關搜索來源。
關口是一個表示“關卡、要道、重要的入口”等含義的詞語。它由“關”和“口”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左邊是部首“關”(guān),右邊是部首“口”(kǒu)。根據《康熙字典》,關(guān)的部首是“門”(mén),口(kǒu)的部首也是“口”(kǒu)。關口的總筆畫數為7畫。
來源:關口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記載,意為塞防的門關或重要的關卡。在古代,關口是境界的分界線,也是交通要道的重要入口。一旦發生沖突或争鬥,關口就成為軍隊進出的要地。
繁體:關口的繁體字為「關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關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寫法為「觀口」。
例句:1. 這個關口十分重要,阻擋了敵人的入侵。 2. 在古代,守住了關口就守住了國家的安全。
組詞:關卡、關隘、關頭、關鍵。
近義詞:要地、要塞、重地。
反義詞:無關要地、平原、邊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