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孫供奉的意思、孫供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孫供奉的解釋

唐昭宗 所喜愛的猴子的稱號。 唐 羅隱 《感弄猴人賜朱绂》詩:“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全唐詩》該詩題解引《幕府燕閑錄》:“ 唐昭宗 播遷,隨駕伎藝人止有弄猴者。猴頗馴,能隨班起居。 昭宗 賜以緋袍,號孫供奉。故 羅隱 有詩雲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孫供奉”是唐代的一個曆史典故,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詞語來源
    該詞指唐昭宗(公元888-904年在位)逃亡期間,隨駕弄猴人馴養的一隻猴子。因猴子能模仿官員隨班行禮,昭宗賜其绯色官袍(五品以上官員服飾),并封號為“孫供奉”。

  2. 曆史典故
    據《幕府燕閑錄》記載,唐末戰亂時,昭宗身邊僅剩馴猴藝人。猴子因通人性、舉止馴順,成為昭宗排遣孤獨的陪伴,甚至被賦予類似官員的待遇,以此諷刺當時官員才能平庸、人不如猴的荒唐現象。

  3. 文學引用
    晚唐詩人羅隱在《感弄猴人賜朱绂》中寫道:“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借猴子受封之事,暗諷官場腐敗與帝王昏聩。

  4. 詞語構成

    • “孫”:古漢語中“猢狲”的簡稱,代指猴子。
    • “供奉”:唐代指以技藝侍奉帝王的宮廷藝人或官員(如樂師、雜耍者),此處為戲稱。

總結
“孫供奉”既是曆史轶事,也是文學隱喻,反映了唐末政治亂象。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過猴子的受封,批判統治者任人唯親、忽視賢能的昏庸之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孫供奉》的意思

《孫供奉》是一個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在家庭中************歲、尚未成年的兒童為長輩盡忠盡職、侍奉照料的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孫供奉》可以拆分為“子”、“力”、“人”三個部首,共計八個筆畫。

來源

《孫供奉》一詞源于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表達了子孫尊敬父母、盡孝順的道德價值觀。在古代社會中,孫子們承擔着照料祖父母的重任,同時也扮演着傳承家族血脈的角色。

繁體

《孫供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孫供奉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普遍使用的寫法是“兒孫供奉”。此外,有時也可以看到“孫才”、“孫才子”等的寫法。

例句

1. 他是一個好孫供奉,經常照顧年邁的祖父母。

2. 我們應該向孩子傳承孫供奉的美德,培養他們盡孝的意識。

組詞

孝順、供養、侍奉、尊敬、親情

近義詞

雜役、小厮、家丁

反義詞

大人、成年人、老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