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隔的意思、關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隔的解釋

阻隔。 唐 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絶險為之關隔也。” 明 鹿善繼 《與範鑒田書》:“湯火之民,歡呼踴躍,忍死須臾,以見德化,而忽生關隔,停閣踰年,本縣再三申催,竟不能徑達於院。” 清 劉大櫆 《與某翰林書》:“獨先生於 櫆 ,非有攀援之交、共事之情、久故之知,去其人三千餘裡,河山關隔之外,一旦見其文,擊節賞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關隔”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獻,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關”的本義

    指門戶的橫木(門闩),引申為阻礙、要塞。《說文解字》釋:“關,以木橫持門戶也。”

  2. “隔”的本義

    指阻隔、分離。《玉篇·阜部》:“隔,障也。”

    二字複合後,“關隔”強調地理或人際的阻隔分離狀态。

二、詳細釋義

  1. 地理阻隔

    指山川關隘造成的物理隔絕。如《漢書·薛宣傳》:“山川關隔,千裡之外。” 形容地域因自然屏障而隔絕。

  2. 人際疏離

    引申為情感或關系的疏遠。明代《醒世恒言》:“父子關隔多年,相見不相識。” 強調因時間或空間導緻的親情疏離。

  3. 政治分隔

    用于描述政權或疆域的分界。如《宋史·地理志》:“江淮關隔,南北分治。” 指以天然屏障為界的政治分立。

三、古籍用例佐證

四、現代存續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見于方言或文學仿古語境。如閩南語保留“關隔”(kuan-keh)表“隔閡”,而普通話書面語多用“隔絕”“阻隔”替代。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顧野王《玉篇》(古籍影印本)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
  4. 馮夢龍《醒世恒言》(人民文學出版社)
  5. 脫脫《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6. 桓寬《鹽鐵論》(上海古籍出版社注譯本)
  7.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

網絡擴展解釋

“關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阻隔,多用于描述地理、空間或情感上的隔離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引證與用法

  1. 地理阻隔
    唐代韓愈在《應科目時與人書》中寫道:“無高山大陵曠途絶險為之關隔也”,強調自然地形(如高山、險途)造成的阻隔。
    明代鹿善繼的《與範鑒田書》提到“忽生關隔”,指行政或人為因素導緻的溝通不暢。

  2. 情感或關系疏離
    清代劉大櫆在書信中描述“河山關隔之外”,暗喻因距離産生的隔閡。


現代應用示例


“關隔”一詞兼具具象與抽象含義,既指實際障礙(如山川、建築),也可引申為情感或交流的阻隔。其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現代語境中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吖吖艾豭白淵刨刀巴山度嶺别扭鐴耳筆歌墨舞比近逼臨瀕于婢膝奴顔庇依不消說摻撾鬥牌堕淚妝扶憑副相撫心更易佹瑣合繻寰瀛獎挹交議錦塍荊篠靜心究根兒糧食令人六書落霞妹婿妙年民調瀎泧木僵幕士前古未有前注奇解柔合三革散役麝牋設硯史觀仕戶數迹宋清縮銀坍方吐渾土俗瓦鼎穩拿籼稻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