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合繻的意思、合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合繻的解釋

驗證帛符。繻, 漢 代出入關隘的帛制憑證。 唐 孫樵 《潼關甲銘》:“吾曹将擺堅荷鍛,投死地之不戰,又安得與客合繻而東,合繻而西哉?” 唐 元稹 《奉和權相公行次臨阙驿逢鄭仆射相公歸朝俄頃分途因以奉贈》:“棧閣纔傾蓋,關門已合繻。貫魚行邐迤,交馬語踟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合繻(hé xū)是一個源自古代中國的詞彙,具有特定的曆史與文化内涵,主要與符節制度相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核心釋義

合繻指古代用作通行憑證的絲帛符節(“繻”)被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需将兩部分拼合驗證真僞的行為。其核心含義是“驗證符契” 或“拼合信物”,強調通過物理拼合确認身份或授權。

例證:

《說文解字·糸部》:“繻,缯采色也。從糸需聲。一曰符帛也。”段玉裁注:“符帛者,如今之合券……分而合之曰合繻。”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功能

  1. 符節制度:

    漢代通關文書“傳”(zhuàn)常以絲帛(繻)制成,剖分為二,守關者與持證人各持一半,過關時需“合繻”以驗真僞。

    文獻依據:

    《漢書·終軍傳》載:“(終軍)步入關,關吏予軍繻……棄繻而去。”顔師古注:“繻,帛邊也。書帛裂而分之,若券契矣。”

  2. 契約象征:

    “合繻”延伸為古代契約的履行方式,如商業協議、盟誓等,雙方分執契券,合則信成。

    文化關聯:

    《周禮·地官·質人》記載“掌稽市之書契”,鄭玄注:“書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書兩劄,刻其側。”


三、文化意義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班固《漢書·終軍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合繻”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使用極少,釋義需嚴格依據古代文獻與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合繻”一詞可能存在書寫誤差。根據現有資料,更接近的詞語可能是“合摎”(hé jiū),其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合摎”是一個漢語古語詞彙,主要表示“結交、糾合”之意,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或群體聯合的狀态。

  2. 構詞解析

  1. 應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範疇。

  2. 關聯提示 若您實際想查詢的是與“繻”(xū)相關的詞彙:

建議您确認詞語的正确性,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解析。若需了解其他生僻詞,可補充說明具體使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闇蟲版瓦頒政八十孩兒北酆标録傧背伯成子高缽袋財鹵趁風轉帆乘利席勝陳平從默齒角辭彩惡笄恩生放浪形骸鋒矢風紋符蔰浮滑感恩節宮恩公函功迹孤輪國財還初函夏簧口降敕賈殃疾勁絶才劇虜峻絕客死他鄉爛發欄馬牆老朽無能論平茫然若失茂彥寞寞落落納奇錄異内資濆礴鋪錦列繡青绫覃志三面羅熟字忘乎其形危局問心無愧屋引跭向令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