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鼎的意思、瓦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鼎的解釋

陶制有耳有足的炊器。《後漢書·禮儀志下》:“東園武士執事下明器……瓦鼎十二,容五升。” 宋 陸遊 《初到榮州》詩:“地爐堆獸熾石炭,瓦鼎號蚓煎秋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瓦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結構與特點

  1. 材質:由陶土燒制而成,質地較為粗樸。
  2. 形制:鼎身為圓形或方形,底部有三足,兩側有耳,便于搬運和懸挂加熱。
  3. 用途:既可日常煮食,也用于禮儀場合。例如《後漢書·禮儀志》提到“瓦鼎十二”作為陪葬明器;宋代陸遊詩中“瓦鼎號蚓煎秋茶”則描繪了烹茶場景。

文獻例證


與其他炊器的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考古發現,可參考(《後漢書》及陸遊詩例證)和(基本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瓦鼎:一詞多義的漢字

瓦鼎(wǎ dǐng)是一個漢字,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多種不同的意義。它的字形由“瓦”和“鼎”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瓦”字是瓦礫的意思,作為部首用來表示與瓦相關的事物。它有4個筆畫。

“鼎”字是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三足大鍋,也是象征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它有12個筆畫。

來源

瓦鼎一詞的來源其實是根據古代奉神明的習俗。在古代,人們會用瓦制作祭器,上面雕刻着各種圖案。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個瓦制的鼎,用來烹煮祭品。因此,瓦鼎逐漸成為祭祀儀式中的重要物品,并且代表着神靈的力量與權威。

繁體

在繁體漢字中,瓦鼎的寫法為「瓦」和「鼎」。這種寫法與現代簡體漢字基本保持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瓦鼎的形狀是有所變化的。瓦的上部比下部要寬一些,鼎的三個足部則稍微向外翻起。這種古代的寫法給人一種更加古老而莊重的感覺。

例句

1. 他收藏的古代瓷器中,最珍貴的是一隻瓦鼎。

2. 這個地區的傳統文化十分豐富,瓦鼎作為一種 symbol 經常出現在各種儀式中。

組詞

- 瓦片:瓦的一種薄片狀。

- 瓦罐:用瓦制成的容器。

- 鼎立:三個人或三個物體同時矗立,象征力量。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瓦:瓷、陶瓷;鼎:鍋。

反義詞:瓦:石;鼎: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