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贯渎的意思、贯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贯渎的解释

谓惯于亵渎鬼神。贯,通“ 惯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贯瀆鬼神,慢弃刑法。” 杜预 注:“贯,习也。瀆,易也。” 杨伯峻 注:“ 杨树达 先生《读左传》云:‘瀆当为嬻,《説文》:嬻,媟嬻也。’意为习惯于侮慢鬼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贯渎”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

一、现代成语用法(常见于词典)

  1. 基本含义
    由“贯”(贯穿、贯通)和“渎”(穿透、渗透)组成,表示贯通、穿透,或引申为贯彻到底、坚持到底。

    • 例句:形容人面对困难时坚定不移,如“他贯渎初心,最终实现了目标”。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褒义语境,强调对信念或原则的坚持,常见于文学或口语表达。


二、古籍文献中的特殊含义

  1. 古代释义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贯瀆鬼神,慢弃刑法”,此处“贯”通“惯”,指惯于亵渎鬼神,含贬义。

    • 注:杜预解释“贯”为“习”(习惯),“瀆”为“易”(轻慢),整体意为“习惯性轻慢神灵”。
  2. 语境差异
    此含义多见于历史文献或训诂研究,现代日常使用较少。


三、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意,可参考《左传》及相关注释文献。不同语境下需注意词义的褒贬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贯渎

贯渎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guàn dú,主要表示对神明、圣地或者神圣事物的不敬、不虔敬的行为。也可以形容对文物、古迹等宝贵事物的破坏、亵渎。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贯渎的拆分部首是贝,分解为贝字旁和渎字部,在日常的书写中,它的笔画数为11画。

来源

贯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神明、圣地、神灵等有着极高的尊崇,认为它们具有神圣的力量和保护作用。因此,对这些事物的亵渎行为被视为一种极其不敬的行为,被谴责和禁止。

繁体

贯渎的繁体字为貫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贯渎的写法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写法中,字形更加复杂,部分古代汉字的写法已经不再使用。例如,在《说文解字》中,贯渎的古代写法为「貫憝」。

例句

1. 尊重历史文化遗产,不可贯渎古迹。

2. 他的行为在宗教上被视为贯渎行为,遭到了强烈谴责。

组词

贯穿、渎职、渎薮

近义词

亵渎、玷污、侮辱

反义词

虔敬、敬重、崇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