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箓圖。頗似 漢 之谶緯書。蓋預言人世禍福之書。《墨子·非攻下》:“ 河 出緑圖,地出乘黃。” 孫诒讓 間诂:“《北堂書鈔·地部》引《隨巢子》雲:‘ 姬 氏之興, 河 出緑圖。’”《呂氏春秋·觀表》:“聖人上知千歲,下知千歲,非意之也,蓋有自雲也。緑圖幡薄,從此生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有命自天,乃稱符讖,而八十一篇皆托于 孔子 ;則是 堯 造緑圖, 昌 製丹書,其僞三矣。” 陳奇猷 校釋引 譚戒甫 曰:“緑字為‘籙’之同音通假……緑圖頗似 漢 代讖緯書。”
“緑圖”一詞的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引申義兩個角度解釋,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存在差異:
預言類書籍
指類似漢代谶緯書的符箓圖錄,用于預言人世禍福或帝王受命。例如:
曆史演變
早期與宗教、政治預言緊密結合,如《隨巢子》記載周朝興起時“河出緑圖”,反映古代天人感應的思想。
建議在學術場景優先參考古代釋義,現代比喻用法需注意權威性依據。
《緑圖》是一個日本詞彙,意為“綠色地圖”。它是由“緑(みどり)”表示綠色,“圖(と)”表示地圖組成。
《緑圖》的第一個字“緑”是由“糸”(繩子)和“寸”(長度單位)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第二個字“圖”是由“土”(土地)和“目”(眼睛)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7畫。
《緑圖》這個詞來源于日本,通常用于描述展示綠色環境的地圖,如公園、森林、花園等。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周圍的綠色資源和環境布局。
《緑圖》的繁體字為“綠圖”,在繁體中使用了“綠”代替了“緑”,使用了“圖”代替了“圖”,但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緑和圖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緑”字在古代常用的小篆字寫法中,由“糸”和“虍”兩個部首組成,整體形狀更加簡潔;“圖”字在古代小篆字中則寫作“圖”,形狀較為方正。
1. 我把這份《緑圖》送給你,希望你能找到最美的綠色景點。
2. 這份《緑圖》标注了城市中各個公園的位置和特點。
1. 緑林:綠色的森林。
2. 緑洲:綠色的繁華地區中的甯靜區域。
3. 緑帶:用植被覆蓋的綠色帶狀地帶。
1. 綠色地圖
2. 綠化導航
1. 灰色地圖
2. 沙漠地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