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瓜蒌的意思、瓜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瓜蒌的解釋

栝樓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栝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瓜蒌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其定義、特征及臨床應用如下:

一、定義與植物學特征

瓜蒌(學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是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攀緣型草本植物。主要特征包括:

  1. 形态:莖粗壯多分枝,表面有白色茸毛;葉片寬卵狀心形,3-5淺裂或深裂;花白色,果實橢圓形至球形,成熟時橙黃色,種子扁橢圓。
  2. 生長環境:多生于深山石縫、陰濕草叢或林緣。

二、藥用價值

瓜蒌的果實、果皮、種子(瓜蒌仁)及根(天花粉)均入藥,不同部位功效有所差異:

  1. 全瓜蒌(幹燥成熟果實)
    • 功效: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
    • 應用:肺熱咳嗽、胸痹心痛、乳癰、便秘等。
  2. 瓜蒌皮(果皮)
    • 功效:清熱化痰、利氣寬胸,主治痰熱咳嗽、胸脅脹痛。
  3. 瓜蒌仁(種子)
    • 功效:潤肺化痰、潤腸通便,尤擅緩解燥痰和腸燥便秘。
  4. 天花粉(塊根)
    • 功效: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于熱病口渴、瘡瘍腫毒。

三、性味歸經與注意事項

四、其他名稱

瓜蒌别名衆多,如栝樓、糖瓜蒌、藥瓜、吊瓜等,不同地區稱謂略有差異。

總結來說,瓜蒌是藥食同源的代表性植物,其多部位綜合利用體現了傳統中醫藥的“一物多用”理念。需注意根據病症選擇對應藥用部位,并遵循配伍禁忌。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瓜蒌的意思

瓜蒌,讀音為guā lóu,是指一種葫蘆科植物的果實,也稱為葫蘆藤或番瓜。它外形上略似于葫蘆,但體積較小,通常長約15至20厘米,形狀扁平,皮色為黃綠色或淺橙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瓜蒌的部首是瓜(瓜字旁),它由兩個部首構成:瓜(瓜字頭)和⺩(豆字底)。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瓜的部首筆畫數為8,⺩的部首筆畫數為4,合并後的瓜蒌的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寫法

瓜蒌一詞源自于植物的名稱,最早出現在《爾雅·釋植》這本古代植物書中。繁體字中的瓜蒌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瓜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瓜蒌可以采用不同的變體字,例如“瓜蔞”、“瓜蔂”。這些變體字在古代文獻中被廣泛使用,但現代漢字已經規範為“瓜蒌”。

例句

1. 奶奶用瓜蒌做了一道美味的炖湯。

2. 這個季節瓜蒌非常便宜,我們可以多買一些。

組詞

瓜蒌的組詞包括:瓜蒌殼、瓜蒌籽、瓜蒌茶、瓜蒌糖等。

近義詞

瓜蒌的近義詞有葫蘆、南瓜藤、番瓜。

反義詞

瓜蒌和果實相關的反義詞可能是果蔬中的其他種類,如蘋果、橙子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