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置梳洗器具的架子。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往時士大夫家,婦女坐椅子兀子,則人皆譏笑其無法度。梳洗牀、火爐牀家家有之,今猶有高鏡臺,蓋施牀則與人面適平也。”
“梳洗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家庭中用于放置梳洗用具的家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梳洗床”指一種放置梳洗器具的架子,類似現代梳妝台的功能。其結構設計便于整理發飾、清潔用具的收納與使用。
曆史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卷四,記載士大夫家庭中“梳洗床”與“火爐床”的普遍性,并提及當時婦女使用椅凳梳洗時需調整鏡台高度以適應坐姿。
字義解析
用途與演變
在宋代,這類家具兼具實用性與禮儀性,反映當時家庭生活的規範。隨着時代發展,其功能逐漸被鏡台、梳妝櫃等取代,但部分傳統設計(如高鏡台)仍保留類似結構。
總結來看,“梳洗床”是古代家居文化的縮影,體現了生活器具與禮儀規範的結合。現代語境中已較少使用該詞,更多作為研究古代生活史的語言材料。
梳洗床指的是用于梳頭和洗臉的家具。它是漢字的組合詞,由兩個字組成:梳和洗。
梳這個字的部首是木,它的拆分筆畫順序是:橫、豎、撇、點。洗這個字的部首是水,它的拆分筆畫順序是:橫、橫、豎、撇、捺。
《梳洗床》這個詞是由兩個動詞組合而成的,來源于古代人們梳洗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繁體字中,梳洗床的寫法和簡體字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差異。在《說文解字》中,梳字被寫作“式”加“竹”,而洗字被寫作“八”加“水”。這種寫法雖然和現代漢字不同,但是同樣表示梳和洗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例句,以幫助理解和使用“梳洗床”這個詞:
1.早上起床後,我找梳洗床梳頭。
2.我把梳洗床放在浴室裡,方便梳洗。
組詞:梳洗盆、梳洗台、梳洗間。
近義詞:洗漱台、梳妝台。
反義詞:慵懶床、睡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