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負的意思、貳負的詳細解釋
貳負的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神名。《山海經·海内西經》:“ 貳負 之臣曰 危 , 危 與 貳負 殺 窫窳 ,帝乃梏之 疏屬之山 ,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髮,繫之山上木,在 開題 西北。” 宋 司馬光 《侍讀王學士挽辭》之一:“ 貳負 纍囚象, 屍臣 右瑑蹤;老臣今已矣,咨訪欲誰從。” 清 袁枚 《送虞山少宰從駕熱河》詩:“筆光直掩 陸渾 火,博物能知 貳負 臣。”
(2).喻叛賊或罪囚。 唐 吳融 《沃焦山賦》:“近者泰階未平,四郊多壘, 貳負 尚活, 三苗 未死。”
詞語分解
- 貳的解釋 貳 (貳) è “二”的大寫。 變節,背叛:貳臣。貳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負的解釋 負 (負) ù 馱,背(坕 ):負米。負疚。負重。如釋重負。負荊請罪。 擔任:擔負。負責。負累(噄 )。負罪。負荷。忍辱負重。身負重任。 仗恃,依靠:負隅頑抗。自負(自以為了不起)。 遭受:負傷。負屈
網絡擴展解釋
“貳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神話人物
貳負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名,最早見于《山海經》。其形象為“人面蛇身”,是蛇身人面的半神,性格暴戾、喜殺戮。據記載,貳負與其臣子“危”合謀殺害了神獸“窫窳”,後被黃帝(天帝)懲罰,被鎖于疏屬山,桎其右足,反縛雙手。
-
象征意義
在文學中常被用來比喻叛賊或罪囚,例如唐代吳融的詩句“貳負尚活,三苗未死”即以貳負代指叛亂勢力。
二、延伸考據
- 形象特征:人面蛇身的形象可能與古代部落圖騰崇拜有關,是半人半獸的神話典型。
- 曆史演變:漢代以後,貳負逐漸成為武官的象征,可能與“殺戮”特性相關。
- 姓氏起源:據《姓氏考略》記載,“貳”姓起源于貳負的臣子“危”,屬于以官職為氏的姓氏來源。
三、其他說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背信棄義”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古籍直接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主流文獻仍以《山海經》的神話記載為核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山海經·海内西經》原文或相關史學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貳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承擔兩倍的責任”。下面是關于《貳負》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貳負》的拆分部首是“貝”和“武”,其中“貝”表示財富,“武”表示力量。
- 它的總體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 《貳負》一詞是由中國古代書法家常磐和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合作創作并廣泛流傳的一套漢字化名字字典中的一部分。
-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商朝時期。在古代商朝的社會制度中,貴族士人被要求承擔雙倍的責任,這樣的制度也反映在《貳負》這個詞中。
繁體:
- 《貳負》的繁體字形為「貳負」。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貳負》的“負”字被寫成「負」。
- 古代的寫法可能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 他因過失導緻公司損失巨大,必須負起《貳負》。
組詞:
- 貳負(承雙倍責任)
- 貳負義務(承擔雙倍義務)
- 貳負自己(承雙倍的責任和後果)
近義詞:
- 承擔雙倍責任
- 身負雙重負擔
- 承雙倍義務
反義詞:
- 免責
- 不負責任
- 解除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