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設刑的意思、設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設刑的解釋

使用刑罰。《韓非子·忠孝》:“然為太上士不設賞,為太下士不設刑,則治國用民之道失矣。”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五帝》:“帝者任德設刑,以則象之,言其能行天道,舉錯審諦。”《隋書·刑法志》:“若 紂 能遵 成湯 ,不造炮格,設刑兼禮,守位依仁,則 西伯 斂轡,化為田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設刑”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設立刑罰制度”或“制定刑法規範”,常見于古代法制文獻及曆史典籍。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設”指設立、制定,“刑”指刑罰、刑法,二者組合後構成動賓結構,強調通過制度設計确立法律制裁體系。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設刑”最早可追溯至《尚書·呂刑》:“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其中“五刑”即指代刑罰制度的設立。漢代鄭玄注《周禮》時進一步闡釋:“設刑之典,所以禁暴止邪”,表明其制度功能在于規範社會秩序。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存在兩種典型用法:其一指具體的刑罰制定行為,如《漢書·刑法志》載“設刑以威不軌”;其二指代整體的刑法體系,如《唐律疏議》中“王者設刑,輕重相濟”。現代漢語中雖已不作為獨立詞條使用,但其概念内涵仍延續于“刑法設立”“刑罰制度”等現代法律術語中。

網絡擴展解釋

“設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設刑”指設立或施行刑罰,強調通過法律手段對違法行為進行懲處。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體現統治者通過刑罰維護社會秩序的理念。

二、結構與詞源

三、文獻引證

  1. 《韓非子·忠孝》提出:“為太下士不設刑,則治國用民之道失矣”,強調刑罰對治理的必要性。
  2. 《風俗通·皇霸》記載:“帝者任德設刑”,反映古代德刑并用的統治思想。
  3. 《隋書·刑法志》以纣王為例,指出若“設刑兼禮”則能避免暴政。

四、現代延伸

現代司法體系中,“設刑”概念演化為刑事立法,如《刑法》中量刑标準的制定。部分文獻中仍保留其古義,如少年法院分設“刑事庭”等表述。

提示:該詞屬于專業古漢語詞彙,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法制史研究或古籍解讀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馣薆邊令鞭樸弊漏滄海君朝黻澄緑承情慈儉村謠待機刀筆賈豎刀筆士疊嶂冬年節獨鶴反縛非薄風狂雨橫風攣浮月羔羊素絲鈎揣魂景獎旗嬌嬌荊子窘暴坰林舊志據稱峻诋抗旱肯要脍截賴纏粒選脈絡毛舉盟軍磨礲砥砺謀尋耐戰袙複皮簧霹靂木乾都竊庇勸掖韶道生将時羞四秋厮說談天說地謄寫鋼版梯航問牛烏龜窙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