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牌的意思、滾牌的詳細解釋
滾牌的解釋
一種盾牌名。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上頷之,又問曰:‘滾被之外,更有何法?’曰:‘有滾牌。臣家有其器。’上立命取至。曰:‘汝家有能用此牌之人否?’曰:‘有數人耳。’遽召六人來,于上前舞跳。上命善射者數人,以雹頭射之,數發皆不能中,矢未發已滾至面前,疾于飛鳥。”
詞語分解
- 滾的解釋 滾 ǔ 水流翻騰:大江滾滾東去。 形容急速地翻騰:風煙滾滾。 水煮開,沸騰:滾沸。滾開。 旋轉着移動:滾動。翻滾。後滾翻。滾筒。滾珠。滾雪球。 走開,離開(含斥責意):滾出去! 一種縫紉方法,沿着衣服
- 牌的解釋 牌 á 用木闆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門牌。路牌。牌子。牌匾。牌價。 憑證:金牌。銀牌。腰牌。 産品的商标:名牌貨。 古代兵士在戰争時或現代警察在驅散示威者時用來遮護身體的東西:盾牌。擋箭牌。 娛樂或 *
專業解析
“滾牌”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析
“滾牌”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和用途的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軍事文獻中,指一種用于防禦的兵器。其核心含義可解析如下:
一、 基本釋義
“滾牌”指古代戰争中士兵使用的一種可滾動的盾牌或防護器具。它通常由堅固材料(如藤、木、皮革,有時覆以金屬)制成,呈圓形或近似圓形。士兵在作戰時,可通過推動或滾動此牌前進,在移動中有效抵擋敵方箭矢、石塊等投射武器的攻擊,同時掩護自身或同伴向前推進,常用于攻城、近戰或掩護作業等場景。
二、 核心特征解析
- “滾”的含義:
- 物理動作: 指該盾牌在使用時可以在地面上滾動行進的特性,是其區别于普通手持固定盾牌的關鍵功能。
- 防禦方式: 滾動狀态使其能更靈活地應對不同角度和連續的攻擊,提供動态保護。
- “牌”的含義:
- 器物類别: 明确指代盾牌類防禦器具,是古代“盾”或“牌”的一種具體形制。
- 形制特點: 通常描述其形狀為圓形或類圓形,便于滾動。
三、 曆史應用與文獻依據
“滾牌”作為專門的軍事裝備,多見于明清時期的軍事著作和實戰記載:
- 戚繼光《練兵實紀》: 這是記載“滾牌”最詳實、最權威的文獻之一。戚繼光在書中詳細描述了滾牌的形制、尺寸、制作材料(如用白楊木或松木)、使用方法(與長槍、短刀等兵器配合的“鴛鴦陣”戰法)以及在抗倭戰争中的實戰效果。書中明确指出滾牌手在陣型中的作用是掩護隊伍前進,抵禦倭寇的鳥铳和長槍。
- 軍事實踐: 滾牌在明清兩代的城防戰、野戰,特别是對抗擁有火器或弓弩優勢的敵人時,常被提及和使用。其設計旨在克服傳統盾牌移動笨拙的缺點,提高步兵在沖鋒或接近敵人時的生存能力。
四、 總結
“滾牌”是一個專指古代中國軍事中使用的、可在地面滾動前進的圓形(或類圓形)防禦盾牌的術語。其核心價值在于“滾動行進中提供動态防護” 的功能,是冷兵器時代(尤其是火器開始應用後)步兵重要的近戰防禦裝備,在戚繼光等軍事家的戰術體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參考資料:
- 戚繼光. 《練兵實紀》 (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其他權威版本), 卷八·練營陣(行營篇、實戰篇)等章節有詳細記載。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滾牌”詞條釋義引用《練兵實紀》為主要書證。
-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在介紹古代盾牌或戚繼光軍事思想時提及滾牌及其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滾牌”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 古代兵器(盾牌名)
- 核心釋義:特指清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防禦型兵器,主要用于軍事或武術演練。
- 曆史溯源:據《廣陽雜記》卷二記載,滾牌在實戰中具有極高防禦性能,士兵使用時能快速翻滾接近敵人,甚至可抵擋弓箭攻擊(“疾于飛鳥,矢未發已滾至面前”)。
- 使用場景:多見于清代軍事訓練或武術器械中,常與“滾被”等其他防禦裝備配合使用。
2. 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 動态描述:指人或物體在軌道上連續滾動的動作,強調持續性,如形容“人流/車流滾動”。
- 注意:此釋義僅見于個别現代詞典,權威性存疑,可能與“滾動”“輪替”等詞彙混淆有關,建議優先參考古代兵器釋義。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若涉及曆史或軍事内容,以第一種解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冰榭長宵成仇稱權愁懷矗入叢顇村豎岱祠打撈第二産業東堂策兜羅兜頭對轉煩惱空工業城市苟活寒燠渹渹銗镂黃花甲香忌憤積貨卷中人濬導狂煽簾帷靈效廪君六月霜利眼鹿文錄音冥邈乾行鉛字合金晴眉清氣青磚求全責備趣劇認賊爲子社事失職戍副吮癕舐痔寺刹飼喂肅慄損傷錪錪天文台同産子瓦崗軍卧冬五鬥先生險妒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