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職的意思、失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職的解釋

(1) [neglect one's duty]∶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

嚴重失職

(2) [unemployment]∶失業

詳細解釋

(1).失去常業;失所。《周禮·地官·大司徒》:“十日以世事教能,則6*民不失職。” 孫诒讓 正義:“職謂四民之常職。”《史記·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伯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宋 司馬光 《請更張新法劄子》:“而 王安石 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遂緻民多失職,閭裡怨嗟。”

(2).怠忽職守;未盡職責。《左傳·昭公七年》:“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 杜預 注:“失職有罪。”《詩·召南·采蘩序》:“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 毛 傳:“不失職者,夙夜在公也。”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曾子開 封 曲阜 縣子, 謝任伯 封 陽夏 縣伯。 曲阜 ,今 仙源縣 ; 陽夏 ,今 城父縣 ,方疏封時,已無二縣矣。司封殆失職也。”

(3).失去職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 光武 中興,身親庶務,事歸臺閣,尚書始重,而 西漢 公卿稍以失職矣。”

越職。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召學士 王禹玉 草制, 禹玉 辭曰:‘當使舍人院草敕爾,學士非所預,不敢失職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失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失職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未按規定履行自身職責,屬于嚴重的工作過失。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核心定義

  1. 職責缺失

    指公職人員或特定崗位人員未能完成法定或約定職責,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未履行應盡的責任”。

  2. 行為性質

    區别于無心失誤,強調對崗位義務的消極對待或故意疏漏,如《漢語大詞典》釋為“玩忽職守,未盡職責”。

二、近義概念辨析

三、典型使用場景

  1. 行政管理領域

    政府官員因未落實政策造成公共利益受損,如“防汛失職導緻災情擴大”。

  2. 職業倫理範疇

    醫生未按規範診療、教師疏于學生安全管理等,均屬典型失職行為(《職業倫理辭典》示例)。


權威來源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失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具體差異,以下是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指擔任職務的人未履行應盡職責,表現為工作疏忽、不負責任或未按規定完成任務。例如:醫護人員未及時救治患者、教師疏于管理學生等。

  2. 曆史語境中的擴展義
    在古代文獻中,“失職”還曾表示“失業”或“失去常業”,如《周禮》提到“民不失職”,即保障百姓有穩定職業。但這一含義在現代使用較少。


二、法律層面的界定

  1. 與“渎職”的區别
    • 失職:通常指一般工作人員因疏忽或未盡責導緻單位損失,屬于工作過失。例如:倉庫管理員未檢查設備導緻火災。
    • 渎職:特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徇私舞弊,造成國家或人民利益重大損失,屬于違法行為,需承擔刑事責任(如《刑法》第397條)。

三、詞源與文化背景

  1. 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七年》“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強調職責的重要性。另在《史記》等典籍中,多用于描述官員未盡職責的情形。

  2. 社會批評意義
    常用于批評公職人員或管理者不負責任的行為,如宋代司馬光曾用“失職”指責王安石變法中的政策失誤。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法律案例或具體用法,可參考、4中的法律條文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安置比坐采煤操宰斥鹵純淨物大花臉擣虛批吭調幹生诋直多用途貨船額額翻舊賬鈎心鬭角貴質故作端莊嘿嘿癡癡橫草睆目活産假藉堅苦卓絕交煽假途機籁徑迹課仿刻核狂烈窺豹爛醉涼席六班茶六臝鑪火馬茹子梅蒸牧子披衲愆尤輕娥氣勢秋暮起痿起移三長善月三人六樣話上墳山魈身懷六甲示疾霜橘隨聲附和淘蕩天電同心畢力惟良五石六鹢無寄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