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職的意思、失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職的解釋

(1) [neglect one's duty]∶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

嚴重失職

(2) [unemployment]∶失業

詳細解釋

(1).失去常業;失所。《周禮·地官·大司徒》:“十日以世事教能,則6*民不失職。” 孫诒讓 正義:“職謂四民之常職。”《史記·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伯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宋 司馬光 《請更張新法劄子》:“而 王安石 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遂緻民多失職,閭裡怨嗟。”

(2).怠忽職守;未盡職責。《左傳·昭公七年》:“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 杜預 注:“失職有罪。”《詩·召南·采蘩序》:“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 毛 傳:“不失職者,夙夜在公也。”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曾子開 封 曲阜 縣子, 謝任伯 封 陽夏 縣伯。 曲阜 ,今 仙源縣 ; 陽夏 ,今 城父縣 ,方疏封時,已無二縣矣。司封殆失職也。”

(3).失去職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 光武 中興,身親庶務,事歸臺閣,尚書始重,而 西漢 公卿稍以失職矣。”

越職。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召學士 王禹玉 草制, 禹玉 辭曰:‘當使舍人院草敕爾,學士非所預,不敢失職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失職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失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具體差異,以下是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指擔任職務的人未履行應盡職責,表現為工作疏忽、不負責任或未按規定完成任務。例如:醫護人員未及時救治患者、教師疏于管理學生等。

  2. 曆史語境中的擴展義
    在古代文獻中,“失職”還曾表示“失業”或“失去常業”,如《周禮》提到“民不失職”,即保障百姓有穩定職業。但這一含義在現代使用較少。


二、法律層面的界定

  1. 與“渎職”的區别
    • 失職:通常指一般工作人員因疏忽或未盡責導緻單位損失,屬于工作過失。例如:倉庫管理員未檢查設備導緻火災。
    • 渎職:特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徇私舞弊,造成國家或人民利益重大損失,屬于違法行為,需承擔刑事責任(如《刑法》第397條)。

三、詞源與文化背景

  1. 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七年》“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強調職責的重要性。另在《史記》等典籍中,多用于描述官員未盡職責的情形。

  2. 社會批評意義
    常用于批評公職人員或管理者不負責任的行為,如宋代司馬光曾用“失職”指責王安石變法中的政策失誤。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法律案例或具體用法,可參考、4中的法律條文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職的意思

失職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在工作職責上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或義務,導緻工作任務未能如期完成或出現差錯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失職的拆分部首是“失”和“職”。其中,“失”部的字義是“喪失、遺失”,而“職”部的字義是“職責、職位”。失職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失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論語·子罕》一章中,有“職是之乎?禮也。”的句子,意思是“職責是什麼?就是盡職盡責。”從這個意義上,失職則指沒有盡到職責。

繁體

繁體字“失職”是失職的繁體寫法,它主要在中文繁體字使用的地區,如香港和台灣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失職的“失”字在《說文解字》中寫作“丿阝也”,而“職”字在《說文解字》中寫作“耳齊也”。這兩個字分别由不同的偏旁構成,但意義相同。

例句

1. 他因工作失職被解雇了。

2. 這次意外事故的發生是由于管理層失職。

組詞

失職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1. 失職犯:指在履行職責時出現大意疏忽、導緻事故或損失的人。

2. 失職責任:指失職行為所帶來的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 失職罪:指因失職行為所構成的違法犯罪行為。

近義詞

與失職意思相近的詞有:

1. 大意疏忽:指因疏忽大意而導緻差錯或失敗。

2. 渎職:指在執行職務過程中不盡職責或************。

3. ************:指對工作職責不認真,************。

反義詞

與失職相反的詞是盡責,指盡職盡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