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顧己的意思、顧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顧己的解釋

謂自問。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顧己雖自許,心迹猶未并。” 南朝 梁 任昉 《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顧己反躬,何以臻此。” 唐 孟郊 《上張徐州》詩:“顧己誠拙訥,幹名已蹉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顧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隻顧自己,為自己考慮。它通常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強調個體在行為或思考時隻關注自身利益,而忽略或犧牲了他人或整體的利益。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字面與核心含義:

    • 顧: 本義指回頭看,引申為關心、注意、照管、考慮。
    • 己: 指自己。
    • 顧己: 字面意思即為“照顧自己”、“考慮自己”。但在實際使用中,其含義更側重于隻關心自己、隻為自己打算,常含有自私、不顧及他人的意味。它描述的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或心态。
  2. 引申義與用法:

    • 自私自利: 這是“顧己”最常表達的負面含義。指一個人行事隻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顧及他人感受或集體利益。例如:“他為人太過顧己,從不考慮團隊的需要。”(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自我保全: 在某些語境下,“顧己”也可能帶有中性甚至略微積極的意味,指在特定環境(如危險、困境)中優先考慮保護自身安全或利益,這是生存本能的一種體現。但這種用法相對較少,且常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包含貶義。例如:“大難臨頭,人難免會先顧己。”(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與“顧人”相對: “顧己”常與“顧人”(關心、照顧他人)形成對比,凸顯其自我中心的特性。
  3. 常見搭配與語境:

    • 顧己失彼: 這是“顧己”最常出現的成語形式,意為“顧了這個,丢了那個”,形容做事不能全面照顧或缺乏全局觀念,常因過于關注自身或局部而導緻其他方面的損失。例如:“處理問題要通盤考慮,避免顧己失彼。”(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語文出版社)
    • 隻顧己: 直接用副詞“隻”強調其排他性。例如:“他凡事隻顧己,很難與人合作。”
    • 多用于批評、評價或描述人的性格、行為缺陷。

總結來說,“顧己”主要指一種隻顧自己、為自己打算(常含自私意味)的行為或心态。 它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如“自私”常用,但在特定表達(尤其是成語“顧己失彼”)和書面語中仍有使用,其核心在于強調行為的自我中心性。

網絡擴展解釋

“顧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自我反思或自問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詩文,如謝靈運《初去郡》中“顧己雖自許,心迹猶未并”,表達對自身處境的審視。任昉《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中“顧己反躬,何以臻此”,亦強調反躬自省的意味。此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核心是“向内審視自我”。

  2. 現代引申的争議含義
    部分現代來源(如、5、6)提到“顧念自身利益,不顧他人”,但需注意: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對“顧己”的誤讀或引申。例如,孟郊詩句“顧己誠拙讷” 仍屬自謙式自省,而非自私。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三、例句參考

  1. 南朝謝靈運:“顧己雖自許,心迹猶未并。” (自省未能達到理想狀态)
  2. 唐代孟郊:“顧己誠拙讷,幹名已蹉跎。” (自謙才能平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 或《查字典》 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惸艾色半散豹别北部灣倍道而進博壺炒作懲懼饬備春渚磁通量待人釣鳌手砥砺名號端靖份額鈎詩鈎冠世過磷酸鈣韓衆旱菑鹪枝金塵靖獻謹廉基石九廟灸灼君子仇拷較寬袍大袖饋糧酷殁累綴撩牙陋舉魯連矢門禁森嚴廟樂秘緘木雕尿床子籤訣傾筐倒庋窮竭勸心塞擦音襚服龆耋王道晚耄窩線無壁侮狎烏羊鄉間廂嵌逍遙新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