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己的意思、顾己的详细解释
顾己的解释
谓自问。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顾己反躬,何以臻此。” 唐 孟郊 《上张徐州》诗:“顾己诚拙訥,干名已蹉跎。”
词语分解
- 顾的解释 顾 (顧) ù 回头看,泛指看:顾眄。顾名思义。回顾。 照管,注意:顾及。顾忌。顾虑。顾念。顾恤。顾全。顾问。顾惜。兼顾。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顾客。惠顾。主顾。 拜访:三顾茅庐。
- 己的解释 己 ǐ 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人彼 笔画数:; 部首:己;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顾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只顾自己,为自己考虑。它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强调个体在行为或思考时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略或牺牲了他人或整体的利益。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
字面与核心含义:
- 顾: 本义指回头看,引申为关心、注意、照管、考虑。
- 己: 指自己。
- 顾己: 字面意思即为“照顾自己”、“考虑自己”。但在实际使用中,其含义更侧重于只关心自己、只为自己打算,常含有自私、不顾及他人的意味。它描述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或心态。
-
引申义与用法:
- 自私自利: 这是“顾己”最常表达的负面含义。指一个人行事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及他人感受或集体利益。例如:“他为人太过顾己,从不考虑团队的需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自我保全: 在某些语境下,“顾己”也可能带有中性甚至略微积极的意味,指在特定环境(如危险、困境)中优先考虑保护自身安全或利益,这是生存本能的一种体现。但这种用法相对较少,且常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包含贬义。例如:“大难临头,人难免会先顾己。”(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与“顾人”相对: “顾己”常与“顾人”(关心、照顾他人)形成对比,凸显其自我中心的特性。
-
常见搭配与语境:
- 顾己失彼: 这是“顾己”最常出现的成语形式,意为“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做事不能全面照顾或缺乏全局观念,常因过于关注自身或局部而导致其他方面的损失。例如:“处理问题要通盘考虑,避免顾己失彼。”(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语文出版社)
- 只顾己: 直接用副词“只”强调其排他性。例如:“他凡事只顾己,很难与人合作。”
- 多用于批评、评价或描述人的性格、行为缺陷。
总结来说,“顾己”主要指一种只顾自己、为自己打算(常含自私意味)的行为或心态。 它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如“自私”常用,但在特定表达(尤其是成语“顾己失彼”)和书面语中仍有使用,其核心在于强调行为的自我中心性。
网络扩展解释
“顾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
自我反思或自问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诗文,如谢灵运《初去郡》中“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表达对自身处境的审视。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中“顾己反躬,何以臻此”,亦强调反躬自省的意味。此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核心是“向内审视自我”。
-
现代引申的争议含义
部分现代来源(如、5、6)提到“顾念自身利益,不顾他人”,但需注意:这一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对“顾己”的误读或引申。例如,孟郊诗句“顾己诚拙讷” 仍属自谦式自省,而非自私。
二、使用场景与辨析
- 文学语境:多用于古典诗文,表达对自身能力、处境的谦逊或思考。
- 现代误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避免与“自顾不暇”等词混淆。若需表达“自私”,更准确的成语为“损人利己”。
三、例句参考
- 南朝谢灵运:“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自省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 唐代孟郊:“顾己诚拙讷,干名已蹉跎。” (自谦才能平庸)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 或《查字典》 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鞭春伯埙仲篪不夕撤守出爻从槖撺红大花边大还丹丹徒布衣大盆地德精登践顶梁騑騑飞蠝風帚汾沮夫妻本是同林鸟告善旌个个工农兵观众席海狗厚大桦皮脸画屏尖瓣金槌金地旌嘉九方咎戾苴绖郡符据实孔阳蜡本两行鍊师李后主轮轴慢肤毛草蒙灭明争暗鬭破六韩千里逢迎缺袵三霄商情厦屋盛开始末缘由说讲台甫痛诬丑诋为是污垢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