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鹪枝的意思、鹪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鹪枝的解釋

《莊子·逍遙遊》:“鷯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後遂以“鷦枝”比喻聊可 * 的處境。 明 袁宏道 《善哉行》:“讀書不成,學仙寡效。鼷腹鷦枝,從吾所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鹪枝”是一個源自《莊子·逍遙遊》的典故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1. 本義與出處
    該詞出自《莊子·逍遙遊》中“鹪鹩巢于深林,不過一枝”一句,原指鹪鹩(一種小鳥)在深林中築巢,僅需一根樹枝即可滿足需求。

  2. 比喻意義
    後引申為知足常樂、安于現狀的處世态度,或形容需求極簡、不貪求過多的生存狀态。例如,可用于自謙處境雖微薄但足以自慰,或勸誡他人減少貪欲。

  3. 相關成語擴展
    在成語“鼷腹鹪枝”中,“鹪枝”與“鼷腹”(小鼠的腹部)結合,形容人雖身形瘦小但能力出衆,強調外在條件有限卻具備非凡才能的對比。

使用場景:

需注意單獨使用“鹪枝”時側重“知足”,而“鼷腹鹪枝”更強調“小材大用”的對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鹪枝:什麼意思

《鹪枝》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鹪鹩鳥(音jiāo,學名:Regulus),這是一種小型的候鳥。鹪鳥的外形小巧玲珑,體态靈活,有着細長的嘴巴和長尾巴。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鹪枝》由兩個部首組成:鳥(鳥部首)和木(木部首)。

鳥部首是漢字的一個常見部首之一,象征着與鳥相關的意義。

木部首是漢字的一個基本部首之一,是許多與樹木有關的字的偏旁。對于《鹪枝》這個詞,木部首表示與鳥栖息的樹木有關。

《鹪枝》的總筆畫為10畫。

來源及繁體

《鹪枝》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人杜牧的《秦時明月樓記》,後在宋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也有提及。

在繁體字中,鹪枝的寫法為「鷦枝」。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筆畫的變化,「鹪枝」在繁瑣的寫法中也有一些變化。例如,早期的寫法中鹪字的頭上多了個「魚」字旁,寫起來更加繁複。

例句

1. 他以鹪枝的姿态在枝頭上跳舞。

2. 孩子們在公園看到一隻叽叽喳喳的鹪枝,非常興奮。

3. 鹪枝在秋天是常見的候鳥,它們在北方度過夏季後南飛。

組詞

鹪鹩、鳥枝、枝葉、樹枝、候鳥。

近義詞

鹪鳥、倉鳥、婪枝。

反義詞

巨鳥、大枝、重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