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廟的意思、九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廟的解釋

指帝王的宗廟。古時帝王立廟祭祀祖先,有太祖廟及三昭廟、三穆廟,共七廟。 王莽 增為祖廟五、親廟四,共九廟。後曆朝皆沿此制。《漢書·王莽傳下》:“取其材瓦,以起九廟。” 晉 潘嶽 《西征賦》:“由僞 新 之九廟,誇宗 虞 而祖 黃 。” 清 顧炎武 《井中心歌》:“有 宋 遺臣 鄭思肖 ,痛哭 元 人移九廟。” 清 戴名世 《徐節婦傳》:“數百年故國,威靈震薄海外,而一旦九廟隳,子孫夷,彼公侯将相,未聞有一如節婦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九廟”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制度,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帝王設立的宗廟,用于祭祀曆代祖先。最初為“七廟”制,後由王莽改制為九廟,并被後世沿用。

二、曆史演變

  1. 周代七廟
    周禮規定帝王設七廟:太祖廟(始祖) + 三昭廟(父、祖父、曾祖父) + 三穆廟(子、孫、曾孫),形成“左昭右穆”的格局。

  2. 王莽改制
    西漢末年,王莽将七廟擴展為祖廟五座、親廟四座,合稱九廟,成為新制。

  3. 後世沿用
    自東漢起,九廟成為曆代帝王宗廟的定制,如晉代潘嶽《西征賦》、清代顧炎武《井中心歌》中均有提及。

三、文獻例證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詩詞,如“雪九廟之恥”(表達收複宗廟、重振國威)。


注:需注意個别網頁(如)将“九廟”誤釋為“相貌丑陋”,此說法缺乏權威依據,應以宗廟制度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廟》一詞的意思是指古代帝王所建的九座宮殿。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拆分部首和筆畫:《九廟》這個詞由部首“⼥”和“⼭”組成,共有7個筆畫。 - 來源:《九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帝王建造的九座宮殿,分别是太廟、太和殿、乾清宮、中和殿、坤甯宮、建中殿、景仁宮、景新殿和慶和殿。 - 繁體:《九廟》的繁體字是「九廟」。 - 古時候漢字寫法:九廟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使用象形、指事和會意三種方法來描寫。以象形為例,太廟可以用“雲”表示雲彩,代表祭祀活動的高度莊重;太和殿則可以用“正”表示中正;乾清宮則可以用“風”加上“申”的組合表示,代表風清氣正;其他廟宇以此類推。 - 例句:九廟是古代帝王祭祀活動的重要場所,象征着尊崇、莊重和祥和。在國家重大典禮中,九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組詞:與《九廟》相關的組詞有九廟殿、太廟文化、古代廟宇等。 - 近義詞:與《九廟》意思相近的詞有九宮殿、九座殿、九廟宮等。 - 反義詞:與《九廟》意思相反的詞沒有明确的對應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