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連木制的床。 明 袁宏道 《雨久初晴》詩:“向虛置楷牀,卧聽鳩婦喜。”
“楷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楷床(拼音:jiē chuáng)指黃連木制的床。這裡的“楷”讀作jiē,特指黃連木(落葉喬木,木材可用于制作器具),而非常見的kǎi音(表模範或楷書)。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在《雨久初晴》詩中曾使用該詞:“向虛置楷牀,卧聽鳩婦喜”,通過“楷床”描繪簡樸的生活場景。
“楷床”本義明确,指黃連木材質的床具,多見于古代詩文。若需進一步了解引申義,建議查閱更權威的古代文獻或專業辭書。
楷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是指一種用來研究、練習書法楷書字體的床具或工具。
楷床的第一個字“楷”,拆分的部首是“木”,它又被叫做“木頭”,直接告訴了我們楷床是由木材做成的。楷字的總筆畫數是13畫。楷床的第二個字“床”,拆分的部首是“廣”,它代表了寬大的意思。床字總共有10畫。
楷床這個詞的來源相對較為明确,最早出現在南朝梁時(公元502年-557年)。當時,梁武帝蕭衍下派的書法家王羲之正是親自設計了楷床。後來,楷床成為一種常見的書法輔助工具,被用來教授和練習楷書字體。
楷床的繁體字為「楷床」,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楷床這個詞的寫法與現在相比可能有一定的變化。但由于缺乏确鑿的曆史文獻記載,無法得知古代楷床的具體寫法。
1. 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楷床上練習書法,終于讓他的字體變得規範而美觀。
2. 學習楷書,首先需要通過楷床來掌握其基本筆畫和結構。
楷字、書法、練習、字體、床具
書台、字帖、字架、字牌
行書、草書、隸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