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細碎的米。形容說話絮煩。 丁玲 《母親》二:“她覺得在這裡做客,真拘束得很,她從前讨嫌麼媽一張碎米似的嘴,現在卻念起她來。”
(2).比喻雪花。 宋 蘇轼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詩:“暮雪紛紛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黃沙。” 宋 周必大 《後兩日大雪邦衡複用前韻作窮語戲和》:“暮雪故教投碎米,饞涎那更忍流酥。” 清 唐孫華 《和友人郊字雪詩》:“雜遝冰花亂,繽紛碎米抛。”
“碎米”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比喻及實用三個層面解析:
物理定義
碎米是稻谷加工過程中産生的破碎米粒,其長度不超過整粒大米平均長度的3/4。與大米的本質相同,僅外形破碎。
分類與用途
按顆粒大小可分為大碎、中碎、小碎等,廣泛用于食品工業(如米粉、酒曲)、飼料加工,或摻入整米降低成本。
形容零散、瑣碎的狀态
如“碎米般的零件”描述事物分散不完整,也可比喻說話絮煩,例如丁玲在《母親》中用“碎米似的嘴”形容唠叨的人。
文學中的意象
宋代詩詞常以碎米喻雪花,如蘇轼的“暮雪紛紛投碎米”,周必大也有類似描寫。
“碎米”既指實際破碎的米粒,也承載了漢語中豐富的比喻與文學意象。如需了解具體國家的準入清單或加工工藝,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碎米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指糧食等谷物碎成小塊的狀态。
碎米由 "石" 和 "米" 兩個部首組成,部首分别是“石”和“米”,共有12個筆畫。
碎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社會。在舊時,谷物的加工和貯存都比較粗糙,有時會因為各種原因導緻谷物碎裂,形成碎米。
碎米的繁體字為「碎」和「米」。
古代碎米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筆畫形狀略有差異。
1. 農民們小心翼翼地搬運着碎米。
2. 奶奶捧起一把碎米,小心翼翼地洗淨。
3. 小偷進了屋子後,故意撒了一地的碎米來迷惑警察。
碎米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語,例如:碎米粥、碎米糊、碎米粒。
碎米的近義詞包括破碎的谷物、碎裂的米飯。
碎米的反義詞可以是完整的谷物或米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