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widely separated by mountain range]∶山脈阻隔
(2) [monopolize]∶獨占;專賣。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縱貿易
壟斷資本
壟斷價格
(1).高地。語本《孟子·公孫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貴?而獨於富貴之中,有私龍斷焉。” 朱熹 集注:“龍音壟。壟斷,岡壟之斷而高也。” 宋 葉適 《林叔和見訪道舊感歎因以為贈》詩:“不求壟斷登,有路直如弦。”
(2).引申指把持、獨占。 宋 楊萬裡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監稅》詩:“關征豈得已,壟斷欲何為。” 清 青城子 《志異續編·司城堵公》:“我之為此,所以杜壟斷之商也。”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我常說,她丈夫是大糖商,想壟斷一切的糖業,她呢,也到處想壟斷一切的聽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壟斷漢語 快速查詢。
壟斷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指企業通過控制市場供給或需求,形成排除或限制競争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我國《反壟斷法》明确禁止以下行為:
壟斷是市場競争的對立面,既有曆史淵源,也受現代法律約束。段永平提出“提供他人無法替代的産品或服務”是壟斷的核心,而平衡其利弊需依靠政策監管與市場機制結合。
壟斷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左邊的部首是土,右邊的部首是豐。它的總共有11個筆畫。
壟斷一詞源自于同音詞“隴東”,意指一個區域的封閉和獨霸,最早用于古時代農業的描述。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經濟學的一個術語,指某一行業或市場中隻有一個公司或少數幾個公司獨自占據市場份額,而其他公司很難在該市場中生存和競争。
在繁體字中,壟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多樣,但壟斷的寫法一直比較保持一緻,基本上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壟斷的例句:
1. 這家公司已經壟斷了整個市場,其他競争對手很難生存。
2. 壟斷導緻了價格的上漲,消費者受到了損害。
一些與壟斷相關的組詞有:
1. 壟斷地位:指在某一行業或市場中獨占的地位。
2. 壟斷資本:指大型公司通過壟斷手段獲取的資本。
壟斷的近義詞包括:
1. 獨占:指一個公司獨自擁有某一行業或市場的權利。
2.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