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徽織的意思、徽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徽織的解釋

同“ 徽識 ”。《管子·事語》:“農夫寒耕暑耘,力歸於上,女勤於緝績徽織,功歸於府者,非怨民心傷民意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管子十》:“徽織即徽識。《周官·司常》注曰:‘徽識,旌旗之細也。’識或作織。”《詩·小雅·六月》“織文鳥章” 漢 鄭玄 箋:“織,徽織也;鳥章,鳥隼之文章。将帥以下衣皆著焉。” 馬瑞辰 通釋:“按《周官·司常》 賈 疏兩引《詩》皆作‘識文鳥章’。‘識’為正字,今作‘織’者,假借字,或通作‘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徽織”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詞,需分别從“徽”與“織”的構詞本義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海》釋義體系,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四方面:

一、基本釋義 “徽”本義指三糾繩(《說文解字》),引申為标志、符號,如“國徽”“校徽”;“織”指用絲、麻等材料編制物品的動作及成品。組合使用時,“徽織”可理解為“帶有标識特征的織物”,特指古代用作身份标識或團體象征的紡織物,如旌旗、符信等。

二、曆史淵源 該詞源可追溯至《周禮·春官》記載的“九旗”制度,其中“徽號”與“織文”共同構成等級标識。漢代鄭玄注:“徽織猶旌旗也,以绛帛為之,著其職事。”說明其作為古代職官系統的視覺識别載體。

三、文化内涵 在傳統禮儀中,“徽織”具有雙重象征:既作為權力階層的身份憑證(如《禮記·玉藻》所述“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绶”),也承擔着軍隊指揮、疆界劃分等實用功能。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其“标識顯明,使衆可識”的核心價值。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下,“徽織”概念延伸至具有文化标識功能的紡織藝術品,如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族徽織錦、地域特色紋樣的刺繡作品等。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文化研究》将其定義為“承載集體記憶的符號化織物”。

網絡擴展解釋

“徽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徽織”指古代朝廷或軍隊中用于識别的标志,形似小型旌旗,後泛指标志性符號。該詞由“徽”和“織”組成:

二、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1. 《管子·事語》記載:“女勤於緝績徽織”,王念孫注解“徽織即徽識”,說明二者為通假關系。
  2. 《周官·司常》鄭玄注提到“徽識”是旌旗的細部标志,進一步印證其作為軍事或官方符號的功能。

三、延伸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辨析

總結來看,“徽織”是古代中國社會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符號工具,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管子》《周禮》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悲涼邊氓步态慚驚長想嘲嗤車窗城垛翠旄麤虜打骸垢帶班導先東央西浼耳濡目擊鳄魚夾斐然楓鬼搆禍鈎金輿羽犷俗光顯國家所有制韓壽香虹伸毀慕活現世将美肩勞任怨見诮大方傑表集蓼赆送慨懑恺獻累形眠床拿糖樸疏匹合平民院湫湫券書戎馬生涯三藩三索燒劫沙時計社會變革踏路佻皮妥當聞如是五齑無羣霧障相憐愛顯切小的邪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