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徽識 ”。《管子·事語》:“農夫寒耕暑耘,力歸於上,女勤於緝績徽織,功歸於府者,非怨民心傷民意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管子十》:“徽織即徽識。《周官·司常》注曰:‘徽識,旌旗之細也。’識或作織。”《詩·小雅·六月》“織文鳥章” 漢 鄭玄 箋:“織,徽織也;鳥章,鳥隼之文章。将帥以下衣皆著焉。” 馬瑞辰 通釋:“按《周官·司常》 賈 疏兩引《詩》皆作‘識文鳥章’。‘識’為正字,今作‘織’者,假借字,或通作‘幟’。”
“徽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徽織”指古代朝廷或軍隊中用于識别的标志,形似小型旌旗,後泛指标志性符號。該詞由“徽”和“織”組成:
總結來看,“徽織”是古代中國社會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符號工具,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管子》《周禮》等典籍原文。
《徽織》是指中國安徽省徽州地區的織造業,也特指徽州的絲織品。徽織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之一,以其精湛的織造技術和獨特的花紋裝飾聞名于世。
《徽織》的拆分部首是彳(左走之人的象形)和㐅(古代的豎形漢字“幺”,表示絲織品),共有10個筆畫。
《徽織》一詞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它的繁體寫法是「徽織」。
在古代寫法中,徽織的「徽」字古文寫作「徽」,表示美好、精巧。徽州以其出産的絲織品而聞名,因此稱為「徽織」。
1. 徽織工藝精湛,其絲織品被譽為國寶。
2. 這件徽織絲綢傳承了千年的工藝技藝。
織造、織物、紡織、織錦、編織
絲織、繡花、綢緞
針織、編織、紡織(這些詞表示用針、編或紡等方式制作的織物,與絲織很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