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顧復 ”。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南陽五世公》:“然世人亦多淺薄,在者無慇勤之誼,亡者無顧覆之施,飢寒緩急,視之若遺。”
“顧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顧覆”同“顧複”,指父母對子女的關懷與養育。該詞源自漢代應劭《風俗通·過譽·南陽五世公》中的例句:“亡者無顧覆之施,饑寒緩急,視之若遺”,強調在世時缺乏關懷,去世後亦無養育之恩的批判。
字義拆解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父母對子女的養育責任,或批判缺乏這種關懷的行為。例如:“奮身不顧,覆宗滅族不顧”,體現對忠義之士舍棄家庭、全心奉獻的形容。
相關擴展
“顧複”一詞在《詩經·小雅》中已有類似表達(“顧我複我”),進一步佐證其與親情、養育的關聯。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例證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代典籍原文。
《顧覆》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回顧過去,梳理思路,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它在漢語中常用于講述一個人或團體經曆了挫折或失敗後,重新審視過去的經曆,總結教訓,找到原因,并且重新規劃和展望未來的方向和目标。
《顧覆》由“頁”部首和“覆”構成。其中,“頁”是“紙張”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文字或書籍,它在《康熙字典》中排第181個部首;“覆”表示覆蓋、翻轉,它在《康熙字典》中排第205個部首。整個詞共有16畫。
《顧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三國志·蜀書·劉備傳》中有一句話:“心憫諸葛,為之顧覆。”意思是劉備為了深思熟慮,回顧梳理事物的經過。
在繁體字中,擁有相同意思的詞語是「顧覆」。
古時候對于《顧覆》的寫法并不統一。有些古文獻中會将《顧覆》寫作“顧復”,復與覆音同,表示覆蓋、翻轉的意思;還有一些文獻将其寫作“顧複”,複意為再次、反複的意思,表示重新審視、總結經驗。
1. 在失敗後,我們需要顧覆過去的經曆,找到問題的所在,并且重新制定計劃。
2. 團隊經曆了一次艱難的項目失敗後,他們決定進行一次顧覆,以提高工作效率。
3. 作為一個企業家,他時常顧覆自己的創業曆程,以發現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空間。
常見的組詞有:顧慮、顧及、顧忌、反覆、逆覆等。
近義詞有:回顧、反思、反省等。
反義詞有:拍案而起、毀于一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