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署的意思、拜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署的解釋

拜除,任命。《後漢書·彭寵傳》:“帝遣 寵 從弟 子後蘭卿 喻之, 寵 因留 子後蘭卿 ,遂發兵反,拜署将帥,自将二萬餘人攻 朱浮 於 薊 ,分兵徇 廣陽 、 上谷 、 右北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拜署"是古代漢語中與官職任命相關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内涵:

一、儀式性行為 "拜"指通過特定禮儀程式完成官職授予,《古代官制辭典》記載該儀式需在宗廟或官署正堂舉行,包含三揖三讓之禮。參與者需身着特定冠服,手持笏闆完成整套動作程式。

二、文書确認程式 "署"特指在任命文書上的籤署行為。據《中國曆代職官制度研究》所述,漢代起正式官員任命需經尚書台用印,唐代發展為"告身"制度,需經三省共同籤署才具法律效力。這種雙重确認機制體現了古代官僚體系的制衡原則。

該詞常見于宋元文獻,如《宋史·職官志》載:"凡拜署京官,皆具狀申中書門下。"明代後逐漸被"铨授""題補"等術語取代。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拜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引證與出處

結構與用法分析

  1. 字詞拆分:

    • 拜:表敬意的禮節動作,引申為授予官職(如“拜官”)。
    • 署:原指籤署文件,後衍生為任命或設置職位。
    • 合為“拜署”後,強調通過正式程式任命。
  2. 語境特征:
    多用于曆史文獻,描述君主或掌權者對下屬的職務任命,常見于軍政領域。

現代使用

“拜署”是古代官職任命術語,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含義。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場景或相關詞彙,可參考《後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被受邊色成雙成對踳駮辭微旨遠道義掉讦底綏繁秾犯順非讦豐端夫妻無隔宿之仇貢道攻關管窺之見講祀既成濟代酒過寂淹涼拌覺離次列甯格勒黎司直六邊形流采卵硯碌碌無奇眊悖馬援梅花墅冕弁棉布撓酒劈丢撲搭屏潔屏舍平台清本奇器耆彥榮寵升進升元帖石表事過境遷獸材雙身子纾寬說長論短廋伏宿頓宿障聽其自流通文達藝突沖途次違世吳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