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于國有利。《左傳·成公六年》:“國利君樂,不可失也。”
(2).國家的財利。《後漢書·劉陶傳》:“議者不達農殖之本,多言鑄冶之便,或欲因緣行詐,以賈國利。國利将盡,取者争競,造鑄之端於是乎生。”
“國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于國有利
指對國家有利益或益處,強調行動或政策符合國家整體利益。例如《左傳·成公六年》記載:“國利君樂,不可失也。”
國家的財利
特指國家層面的經濟利益或資源,如《後漢書·劉陶傳》提到:“議者不達農殖之本,多言鑄冶之便……以賈國利。”
該詞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成語,更多作為文言詞彙存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國利》一詞是指國家的利益或國家的利益所帶來的好處。它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國家和利益之間的關系。
《國利》這個詞的第一個字,也就是“國”,是由部首“囗”和筆畫數為4的構成。“利”這個字包含了兩個部首,即“刀”和“田”,同時也由筆畫數為7的構成。
《國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國利」。
根據研究,古代書寫《國利》的方式略有不同。在金文和篆文時期,字形的習慣有所調整,但基本上仍保持了和現代漢字類似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關于《國利》的例句:
1. 為了實現國利和人民的利益,我們需要團結一緻。
2. 他不把個人的利益看得比國利更重要。
3. 作為公民,應該為國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些與《國利》相關的詞彙:
1. 國家:指一個獨立和自主的政治實體。
2. 利益:指個人或集體從某個事物中獲得的好處。
3. 國民:指居住在一個國家,具有該國國籍的人。
《國利》的近義詞是:“國家利益”、“國家之利”。
《國利》的反義詞是:“個人利益”、“私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