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羽的意思、綿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羽的解釋

亦作“緜羽”。《詩·小雅·綿蠻》:“緜蠻黃鳥,止于丘阿。”以“緜蠻”形容黃鳥,後因以“綿羽”為黃鳥之别稱。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雜夭采於柔荑,亂嚶聲於緜羽。” 唐 杜牧 《春思》詩:“綿羽啼來久,錦鱗書未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綿羽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細密而柔軟的鳥羽,常見于古代詩文對鳥類(尤其是雛鳥或禽鳥腹部)羽毛的細膩描繪。該詞由“綿”(柔軟、細密)與“羽”(羽毛)複合而成,既體現羽毛的物理質感,也常承載溫婉、柔美的情感色彩。以下是權威辭書與文獻中的具體釋義及用例: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為:“細密的鳥羽。”強調其質地精細、排列緊密的特征,多用于形容雛鳥或禽類貼身絨毛的柔軟狀态。

    例證參考: 李商隱《驕兒詩》“文葆未周睟,固已知六七”中“文葆”(繡花襁褓)可類比雛鳥“綿羽”包裹之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柔軟的羽毛。”側重其觸感上的輕柔特性,常見于描寫鳥類或借喻輕柔之物。

    文學關聯: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肅肅其羽”雖未直用“綿羽”,但“肅肅”拟聲中暗含羽翼摩擦的細密感,與詞義相通。

  3.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注解:“鳥的柔細羽毛。”突出生物屬性,特指鳥類體表生長的細軟絨毛,區别于硬質的飛羽。

    典籍溯源: 《周禮·考工記》“羽翮為旌”中“羽翮”指硬羽,反襯“綿羽”的軟質特性。

  4.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釋例:“綿,細密;羽,鳥毛。綿羽謂細軟之羽毛。”從構詞法解析,印證其複合詞的本義。

    詩文印證: 杜甫《燕子來舟中作》“輕燕受風斜”之“輕燕”,可聯想其腹下“綿羽”隨風起伏的意象。

二、文學意涵拓展

古典文學中,“綿羽”常被賦予情感隱喻:

三、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綿羽”多見于:

  1. 文學創作:用于詩歌、散文中營造細膩的物态描寫(如“雛雀抖落綿羽間的露珠”)。
  2. 生物學描述:指代鳥類雛期的絨羽(down feather),具有保溫功能。
  3. 工藝比喻:引申形容絲綢、羽絨等柔軟材質(如“這件羽絨服内充白鴨綿羽”)。

“綿羽”以精準的物态描摹為基礎,融合古典文學的審美意象,既是一個具象名詞,亦承載文化情感,其解釋需兼顧詞典本義與曆史語境的雙重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綿羽”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一、核心含義(典故來源)

“綿羽”最早見于《詩經·小雅·綿蠻》中的詩句“綿蠻黃鳥,止于丘阿”,其中“綿蠻”形容黃鳥的叫聲,後演變為黃鳥的别稱。例如南朝齊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寫道“亂嚶聲於緜羽”,即用“緜羽”代指黃鳥的鳴叫聲。

二、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解釋為“形容柔軟輕盈的質地”,這是基于對“綿”(柔軟)和“羽”(羽毛)二字的字面拆分。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用法。

使用場景建議

  1. 文學創作:適合在詩詞中作為黃鳥的雅稱,如“林間綿羽啭清音”。
  2. 古文解讀:需特别注意其典故背景,避免與“柔軟”的現代義混淆。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詩經》典故與字典釋義。若需研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建議參考漢典等權威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矮子看戲百合暴伉薄情無義北澗倍殊閉門卻掃逼拶顫抖抖池杉椎魯敦樸出款春襟非災封建更長夢短鈎鎖苟狥核心荷載洪曠喉炎殲蕩殲擊皎鏡交頤即今近友濟師疚心疾首輯濯泐潭漓江艣艩呂劇懋冊幪幪磨合狍鸮栖遲啓銮青籬寝滞瓊田草遒宕懹懹容贳靸拔上停行首少間識要豎毛鐵線描提學蛻故孳新無拂銷融邪鬼歇馬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