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國讎 ”。
“國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國仇”指因國家遭受侵略或壓迫而産生的仇恨,常與“家恨”連用,構成“國仇家恨”這一固定表達。例如在曆史事件或文學作品中,多用于描述民族或國家層面的深重仇恨。
詞源演變
“國仇”與“國雠”相通(“雠”為“仇”的異體字),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雜詩》:“國雠亮不塞,甘心思喪元”,意為國家仇敵未滅,甘願犧牲生命。後世如陸遊、顧炎武等文人也多次引用此詞,強化其家國情懷的象征意義。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國仇”多用于曆史或愛國主義語境,如紀念戰争、國恥日等場景,強調民族集體記憶中的屈辱與抗争精神。
“國仇”既是曆史詞彙,也是情感符號,承載着對國家命運的關注與民族尊嚴的維護。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文學、曆史及愛國主義教育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