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卿的意思、清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卿的解釋

(1).對 北齊 太常少卿 袁聿脩 的敬稱。《北史·袁聿脩傳》:“初, 聿脩 為尚書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遺。尚書 邢邵 與 聿脩 舊款,每省中語戲,常呼 聿脩 為清郎。 大寧 初, 聿脩 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令考校官人得失。經 兖州 ,時 邢卲 為刺史,别後,送白紬為信。 聿脩 不受,與 邢卲 書雲:‘今日傾過,有異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邵 亦欣然領解,報書雲:‘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來旨,吾無間然。弟昔為清郎,今日復作清卿矣。’”

(2).借指清白廉潔的官吏。 清 吳偉業 《贈陽羨陳定生》詩:“茶有一經真處士,橘無千絹舊清卿。”

(3).謂顯貴的官職。《明史·陸粲傳》:“ 南京 太僕少卿 夏尚樸 ,由知府期月遂得清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卿”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稱號,指代清廉高潔的官員,常見于曆史文獻與文學作品。以下從詞源、用法及文化意義三方面闡釋:

  1. 詞源與曆史背景

    “清卿”由“清”與“卿”複合而成。“清”本義為水澄澈,引申為品德純潔、為官廉潔;“卿”為古代高級官職名(如九卿)。該詞最早見于北齊典故:據《北齊書·袁聿修傳》記載,袁聿修任尚書郎十年未受饋贈,被稱“清郎”,後升任太常少卿,仍拒收賄賂,時人贊其“清卿”。此稱號由此成為官員清廉的代稱。

  2. 用法與文獻例證

    • 唐代詩人盧照鄰在《詠史》中以“清卿”贊譽袁聿修:“清卿廉潔守,千載仰高風。”
    • 明代《萬曆野獲編》用“清卿”描述官員操守:“居官若清卿,則民安而政通。”
    • 清代《淵鑒類函》将“清卿”與“冰壺”“玉尺”等意象并提,強化其清廉象征。
  3. 文化意義與衍生詞彙

    “清卿”不僅形容官員個人品德,更體現古代對吏治清明的追求。其衍生詞包括“清卿家”(清廉門第)、“清卿風”(廉潔作風)等,常見于史書、政論及文人筆記。宋代《容齋隨筆》評述:“稱清卿者,必其行己無瑕,如白璧之不可玷。”

“清卿”是古代漢語中兼具曆史典故與道德評價的複合詞,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對官吏品行的核心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清卿”是一個曆史典故與官職稱謂結合的詞語,具體含義可分為以下四層解釋:

  1. 特指北齊袁聿修
    原為對北齊太常少卿袁聿修的敬稱。據《北史·袁聿修傳》記載,袁聿修任尚書郎時廉潔自守,拒絕任何饋贈,被同僚戲稱為“清郎”。後升任太常少卿,因拒絕兖州刺史邢邵贈送的白綢,邢邵感歎他“昔為清郎,今作清卿”。

  2. 借指清廉官吏
    後世用“清卿”泛指品德高潔、為官清廉的人。例如清代吳偉業在詩中提到“橘無千絹舊清卿”,即以“清卿”代指廉潔官員。

  3. 代指顯貴官職
    《明史》中記載南京太仆少卿夏尚樸被稱作“清卿”,此處引申為對高位官職的雅稱。

  4. 少卿的别稱
    古代“清卿”也直接作為“少卿”(官職名,如太常少卿、太仆少卿等)的别稱使用。

名字寓意:現代取名用“清卿”二字,多取“清正廉潔”與“尊貴雅緻”的雙重含義。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考證,可參考《北史》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熬姜呷醋白蓮鉢釪參市參味長褂抽彩楚麗大公無私逗樂兒放映歌咢歌伶更慮歌珠拱聖逛廟觀瞻詭行還藩虹蜺閣懷集黃琉璃肩胛骨潔冷禁得妓堂戢載句律孔昊扣火連城之璧淪誤曼胡纓馬酮穆遠南鍼楩梓平交道平三套跷足抗首騎箕翼齊烹颀省鵲羽溶消色府上綱梢間水案,水案兒戍旌嵩崇蘇耽縮印鐵幕投身紙突騎蝸痕小祭祀下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