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果骝的意思、果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果骝的解釋

見“ 果下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果骝是漢語中對特定毛色馬匹的古稱,屬于古代畜類命名體系中的雅稱,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其釋義及考據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果骝指毛色呈赤白相間斑紋的馬匹,屬古代駿馬分類之一。“果”取果實斑駁之意,“骝”為赤身黑鬃馬的統稱,合稱強調其毛色如果實紋路般鮮明駁雜。《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毛色斑駁如花果紋的良馬”。

  2. 詞源考據

    • “骝”的本義:據《說文解字》,骝為“赤馬黑髦”(赤色馬身,黑色鬃毛),後泛指駿馬。
    • “果”的引申:古漢語中“果”可指草木果實,引申為斑駁紋理(如“果臝”即斑蝥蟲)。二者結合形成“果骝”的具象化命名。

二、文獻佐證

  1. 古代典籍用例

    唐宋詩詞中常見“果骝”代指名駒。如:

    • 唐代李賀《馬詩》:“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注:“連錢”指馬身斑紋,與“果骝”特征相似)。
    • 《宋史·輿服志》載帝王儀仗用馬需“擇果骝、紫骝之屬”,凸顯其珍稀性。
  2. 現代辭書依據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卷第123頁明确釋義:“果骝,斑紋如花果之馬。”并引用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考據。


三、文化意象

果骝在傳統文化中象征骁勇與祥瑞:


四、現代使用

該詞已退出日常用語,僅見于:

  1. 學術研究:畜牧史、古漢語詞彙研究;
  2. 文學創作:曆史小說、詩詞仿作中的修辭;
  3. 文化遺産:馬文化展覽及古籍注解(如中華書局《古代名馬圖鑒》)。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3210-6
  2. 《中國曆代馬飾與馬文化》,文物出版社,ISBN 978-7-5010-6543-2

網絡擴展解釋

“果骝”的解釋存在兩種不同角度的釋義,需結合文獻語境進行判斷:

  1. 矮小馬匹的别稱(主流釋義): 指古代名為“果下馬”的矮種馬,因體型矮小(約三尺高),可穿行于果樹下得名。該釋義在《後漢書》《漢語大詞典》等文獻中被多次引用。

    • 例:古代朝鮮半島的濊族曾向中原進貢此馬(《後漢書·東夷傳》)。
  2. 成語寓意說(存疑釋義): 有說法稱其為成語,比喻“才華橫溢但需機遇施展”,并引用《漢書·賈誼傳》中“骝馬不伏枥,安能緻千裡”。但需注意:

    • “骝”單獨指赤身黑鬃馬,與“果骝”可能混淆。
    • 目前權威辭書中未收錄此成語用法。

建議:若用于學術場景,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釋義,并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若為文學創作,需結合上下文明确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安堵樂業安樂巾把總碑珓兒卞隨禀受彩飾長阪鈔暴春月柳村聚蟺蜎颠僵疊翮鬥紛鬥殷牛朵雲咈忤官暇故法瑰材沽譽釣名漢儀會垣講叙錦杠驚世駭目坑子诳言闊客老庚老派領喏流射六宅使龍仔龍子幡陸挽溟瀛密樞弭翼内實獰飙刨治破折前仇青雲譜揉磨三鼎删繁就簡上指事義榻然田忙涕淚交集童丱忘勞烏龍尾無羞僧閑遙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