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ull a long face]∶因不高興而闆起臉
呱嗒着臉,半天不說一句話
(2) [talk foolishly]∶說話——含貶義
亂呱嗒一陣
(3) [satirize]∶[以不入耳的語言] 諷刺、挖苦
呱嗒人
見“ 呱噠 ”。
關于“呱嗒”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權威來源可歸納為以下三類含義:
一、拟聲詞用法
二、方言引申義(含貶義色彩)
三、專有名詞 指山東傳統小吃,因制作時擀面杖與案闆碰撞發出“呱嗒”聲得名,清代已有200多年曆史。
建議關注高權威來源(标注、、)獲取更準确釋義,其他網頁可作為延伸參考。
《呱嗒》是一個拟聲詞,用來形容輕微的撞擊或者響聲。
《呱嗒》的拆分部首是口,筆畫數為12畫。
《呱嗒》的來源不太确切,一種說法是模仿鳥類的叫聲,另一種說法是模仿器物撞擊聲。
《呱嗒》的繁體字是「呱噠」。
在古時候,《呱嗒》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具體的寫法沒有确切的資料來證明。
1. 她輕輕一拍,鎖嗒一聲就開了。
2. 這個小孩不小心把碗摔地上,發出了一聲呱嗒。
1. 呱呱:形容小孩剛出生時的哭聲。
2. 嘎呱:形容玩具槍聲音。
3. 嗒嗒:形容快速地響聲。
1. 叮當:形容金屬碰撞的聲音。
2. 噼啪:形容砰砰的響聲。
1. 寂靜:形容完全沒有聲響。
2. 安靜:形容沒有噪音的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