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揆梼昧的意思、不揆梼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揆梼昧的解釋

自謙之詞。謂不自量,愚昧無知。 晉 郭璞 《<爾雅>序》:“ 璞 不揆檮昧,少而習焉。” 邢昺 疏:“揆,度也。檮,謂檮杌無知之貌。昧,闇也。 郭氏 言己不度其無知闇昧,自少小而習此書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揆梼昧”是一個漢語成語,屬于自謙之詞,常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詞語結構分解

  1. 不揆:
    “揆”意為“揣度、衡量”(如“揆度”),此處“不揆”即“不自量、不揣度自己的能力”。
  2. 梼昧:
    • “梼”通“檮杌”(táo wù),原指古代傳說中的兇獸,引申為“愚頑無知”;
    • “昧”意為“昏暗、不明”,喻指見識淺薄。
      合起來表示“愚昧無知的狀态”()。

三、出處與用法


四、總結

該成語通過“否定自身能力+貶低自我見識”的雙重結構,強化自謙語氣,體現了傳統文化中“謙遜為美德”的語言特點。現代雖不常用,但在研究古籍或仿古文體時仍可能遇到。

(注: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分析,可參考《爾雅注疏》或漢典釋義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揆梼昧(bù kuí tāo méi)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不去打量、揣測或評估某事物的局限和局勢。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一事物或人物的認知和判斷較為隨意或不夠準确。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不(一)揆(手)梼(木)昧(日、曰) 《不揆梼昧》一詞來源于《左傳》中的記載。據史書記載,古代的官員擔任職位時,需要通過一系列有關能力、品行和經驗的考核,這就類似于現代的選拔機制。不揆梼昧正在描述的是某個人雖然沒有經曆過考核,但也能夠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才被任用為官。因此,“不揆梼昧”在古代文獻中是贊揚一個人能夠憑自己的本領證明自己而非依靠背景或他人推薦。 在繁體字中,不揆梼昧的寫法為「不揆梼昧」。 古時候漢字拼寫為「不揆梼昧」。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受到了教育,但他對于時事局勢卻非常不揆梼昧。 與不揆梼昧相關的組詞有拆梼(chāi tāo)、昧着良心(mèi zhe liáng xīn)、揆度(kuí dù)。拆梼的意思是把木炭破碎成碳,引申為打破舊的局面。昧着良心指一個人行事不顧良知,毫無準則。揆度則是評估或推測某事物。 近義詞方面,可以用“漫不經心”、“不加思索”來代替不揆梼昧。 反義詞則可以使用“細緻入微”、“睿智”來表達相反的概念。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