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俗的意思、道俗的詳細解釋
道俗的解釋
出家之人與世俗之人。《宋書·夷蠻傳·婆黎國》:“又有 慧嚴 、 慧議道人 ,并住 東安寺 ,學行精整,為道俗所推。” 宋 王十朋 《舫齋記》:“年愈尊,德愈隆,道俗愈歸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你看兩廊道俗,不計其數,瞧瞧何妨。”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道俗”是一個複合詞,由“道”與“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者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面含義
-
道
- 基本義:道路、方法、規律(如《說文解字》中“道,所行道也”),引申為宇宙法則、道德準則(如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
- 宗教義:道教或佛教中代指出家修行者(如“道士”“道人”)。
-
俗
- 基本義:社會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如“移風易俗”),或指平凡、大衆化的特質(如“雅俗共賞”)。
- 宗教義:佛教中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如“還俗”)。
組合義:“道俗”通常指出家修行者(道)與世俗普通人(俗)的并稱,常見于宗教或哲學語境。
二、哲學與宗教中的延伸
-
道家視角
- “道”為萬物本源,超越世俗規則;而“俗”則代表被欲望和習慣束縛的日常狀态。兩者對立統一,如《道德經》中“大道至簡”與“俗人昭昭”的對比。
-
佛教與道教語境
- 指僧侶與世俗民衆的關系,如《宋書》記載“道俗所推”,即僧人與俗衆共同推崇某人。
三、應用舉例
- 文學引用:唐代施肩吾詩雲“道俗骈阗留不住”,描述僧俗混雜的場景。
- 曆史記載: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兩廊道俗”指寺廟中僧人與訪客共處的景象。
四、總結
“道俗”一詞既體現宗教中出家與世俗的區分,也反映哲學中超越性與現實性的辯證關系。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但核心始終圍繞“修行者”與“普通人”的對比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俗(dào sú)是指道德和世俗的結合,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辶和土。辶表示走的意思,土表示與土地相關的事物。道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其中道是指高尚的道德準則,而俗則代表着世俗的行為和習俗。
在繁體字中,道俗的寫法是道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道俗的基本含義是相同的。通過研究古代文獻和出土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古代漢字寫法的變體。
以下是一些關于道俗的例句:
1. 在這個現代社會中,我們應該注重道俗的平衡,既要追求個人道德修養,又要尊重社會習俗。
2. 道俗之間的沖突,常常是因為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不同導緻的。
其他與道俗相關的詞彙包括:
1. 道德:指人們認可的正确和高尚的行為準則。
2. 習俗:指特定群體在特定時期和特定地區傳承下來的行為和禮儀規範。
道俗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道和俗是互相對立但又不可分割的兩個概念。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使用“道家”和“俗世”來表示道和俗的不同方面。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